严公二十九年「有蜚」。刘歆以为负蠜也,性不食谷,食谷为灾,介虫之孽。刘向以为蜚色青,近青眚也,非中国所有。南越盛暑,男女同川泽,淫风所生,为虫臭恶。是时严公取齐淫女为夫人,既入,淫于两叔,故蜚至。天戒若曰,今诛绝之尚及,不将生臭恶,闻于四方。严不寤,其后夫人与两叔作乱,二嗣以杀,卒皆被辜。董仲舒指略同。
釐公十五年「八月,螽」。刘向以为先是釐有咸之会,后城缘陵,是岁复以兵车为牡丘会,使公孙敖帅师,及诸侯大夫救徐,兵比三年在外。
文公三年「秋,雨螽于宋」。刘向以为先是宋杀大夫而无罪,有暴虐赋敛之应。谷梁传曰上下皆合,言甚。董仲舒以为宋三世内取,大夫专恣,杀生不中,故螽先死而至。刘歆以为螽为谷灾,卒遇贼阴,坠而死也。
诗句:严公二十九年「有蜚」。刘歆以为负也,性不食谷,食谷为灾,介虫之孽。刘向以为蜚色青,近青眚也,非中国所有。南越盛暑,男女同川泽,淫风所生,为虫臭恶。
译文:在汉朝时期,有人观察到一种名为“蜚”的昆虫的出现,认为这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根据刘歆的解释,这种昆虫是一只负蠜,它的习性是不食用谷物,而食用谷物会导致灾害的发生,这是一些昆虫的祸患。而刘向则认为蜚的颜色是青色的,这与青眚相近,不是中国地区特有的现象。
注释:负蠜,古代文献中指代的一种昆虫。青眚,指的是青色的灾祸或异常事件。刘歆、刘向,他们是西汉时期的学者,分别代表了汉代不同的学术流派。严公二十九年,是指汉宣帝时期的一个年份。蜚,指的是一种飞虫。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汉代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昆虫出现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自然灾害的担忧,以及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了古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