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宿在毕,主边兵夷狄象也。后狄灭邢、卫。刘歆以为,五月二日鲁、赵分。

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宿在心,心为明堂,文武之道废,中国不绝若线之象也。刘向以为,时戎侵曹,鲁夫人淫于庆父、叔牙,将以弑君,故比年再蚀以见戒。刘歆以为,十月二日楚、郑分。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鲁二君弑,夫人诛,两弟死,狄灭邢,徐取舒,晋杀世子,楚灭弦。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齐桓行伯,江、黄自至,南服强楚。其后不内自正,而外执陈大夫,则陈、楚不附,郑伯逃盟,诸侯将不从桓政,故天见戒。其后晋灭虢,楚围许,诸侯伐郑,晋弑二君,狄灭温,楚伐黄,桓不能救。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

诗句:
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宿在毕,主边兵夷狄象也。
刘歆以为,五月二日鲁、赵分。
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宿在心,心为明堂,文武之道废,中国不绝若线之象也。
刘向以为,时戎侵曹,鲁夫人淫于庆父、叔牙,将以弑君,故比年再蚀以见戒。
刘歆以为,十月二日楚、郑分。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鲁二君弑,夫人诛,两弟死,狄灭邢,徐取舒,晋杀世子,楚灭弦。
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齐桓行伯,江、黄自至,南服强楚。
其后不内自正,而外执陈大夫,则陈、楚不附,郑伯逃盟,诸侯将不从桓政,故天见戒。
其后晋灭虢,楚围许,诸侯伐郑,晋弑二君,狄灭温,楚伐黄,桓不能救。
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

译文:
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出现日食。”董仲舒解释说,这颗星落在毕宿,预示边疆有战事和外族入侵。之后确实发生了狄人灭了邢国和卫国。”刘歆认为,五月初四日,鲁国和赵国分别发生了日食。”

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日,出现日食。”董仲舒表示这个星落在心宿,表明国家的内政混乱,国家治理的失败如同明亮的殿堂被废弃一样,显示出国内危机四伏,国家形势岌岌可危。”刘向认为,当时戎族入侵曹国,鲁国的夫人与庆父、叔牙私通,企图杀害国君,因此连续两年发生日食以发出警告。”刘歆认为,十月初六日楚国和郑国分别发生了日食。”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出现日食。”董仲舒和刘向认为这预示着鲁国内部两位君主相继被弑,夫人被杀,两个弟弟死亡,狄人灭亡邢国,徐国攻占舒地,晋国杀死了世子,楚国灭掉了弦国。”刘歆认为,八月份秦国和西周分别发生了日食。’

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出现日食。”董仲舒和刘向认为,此前齐桓公称霸,江南和黄河地区的人自然前来归顺,南方强大的楚国也因此得以压制。然而后来齐桓公没有整顿内部,反而对外控制了齐国的陈大夫,导致陈国和楚国不再亲近,郑简公逃离盟约,诸侯们将不再听从齐桓公的领导,因此上天显示了警示。随后晋国消灭虢国,楚国包围许国,各国讨伐郑国,晋国杀死两位君主,狄人灭温,楚国攻打黄地,但桓公未能救援。”刘歆认为,七月份秦国和晋国分别发生了日食。”

赏析:《汉书》是西汉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由班固编撰而成。该书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律历》、《礼乐》、《天文》、《五行》等,其中《五行志》是专门记载天文现象及其与政治事件关联的篇章。书中对每个事件的详细记录反映了古代学者对天文现象与人间事务之间联系的看法和理解。

通过这段历史记载可以了解到汉代对于天文现象与政治变迁关系的重视以及当时社会对于天象异常的解读。文中提到的日食等天文现象被视为一种征兆,提示着国家的政治状况、社会动荡以及可能出现的灾难或变革。例如文中所提到的日蚀现象不仅被看作是自然的天文现象,更被赋予了深刻的政治含义和象征意义。这些记录反映了古人通过观察天文来推测和预知国家大事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