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海郡,高帝置。莽曰迎河。属幽州。户二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九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九。县二十六:浮阳,莽曰浮城。阳信,东光,有胡苏亭。阜城,莽曰吾城。千童,重合,南皮,莽曰迎河亭。定,侯国。章武,有盐官。莽曰桓章。中邑,莽曰检阴,高成,都尉治也。高乐,莽曰为乡。参户,侯国。成平,虖池河,民曰徒骇河。莽曰泽亭。柳,侯国。临乐,侯国。莽曰乐亭。东平舒,重平,安次,修市,侯国。莽曰居宁。文安,景成,侯国。束州,建成,章乡,侯国。蒲领。侯国。
平原郡,高帝置。莽曰河平。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县十九:平原,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鬲,平当以为鬲津。莽曰河平亭。高唐,桑钦言漯水所出。重丘,平昌,侯国。羽,侯国。莽曰羽贞。般,莽曰分明。乐陵,都尉治。莽曰美阳。祝阿,莽曰安成。瑗,莽曰东顺亭。阿阳,漯阴。莽曰翼成。朸,莽曰张乡。富平,侯国。莽曰乐安亭。安德,合阳,侯国。莽曰宜乡。楼虚,侯国。龙额,侯国,莽曰清乡。安。侯国。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古代地理学著作,由东汉学者班固撰写,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全书共10卷,分为三部分:转录《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的全文,并略缀数语,简述前代政治地理的演变和发展;叙述西汉末疆域政区的设置情况,计有103郡(国)及所辖的1587县(道、邑、侯国);以及记载各地的山川、户口、物产、风俗和文化等。下面是对《汉书·地理志上》诗句的逐句释义:
- 勃海郡:
- 高帝时期设置。
- 王莽时期改名为迎河。
- 属于幽州管辖。
- 户数二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七,人口九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九。
- 浮阳:
- 王莽时期改名为浮城。
- 位于东海郡境内。
- 阳信:
- 东光县,有胡苏亭遗址。
- 莽时期称为东光。
- 阜城:
- 王莽时期称吾城。
- 位于渤海郡境内。
- 千童:
- 重合,南皮。
- 王莽时期称为迎河亭。
- 定:
- 侯国。
- 章武:
- 有盐官。
- 王莽时期称为桓章。
- 中邑:
- 王莽时期称为检阴。
- 高成,都尉治所。
- 高乐:
- 王莽时期称为为乡。
- 参户,侯国。
- 成平:
- 虖池河,居民称之为徒骇河。
- 王莽时期称为泽亭。
- 柳:
- 侯国。
- 临乐:
- 侯国。
- 王莽时期称为乐亭。
- 东平舒:
- 重平,安次,修市,侯国。
- 王莽时期称为居宁。
- 文安:
- 景成,侯国。
- 束州:
- 建成,章乡,侯国。
- 蒲领,侯国。
- 平原郡:
- 高帝时期设置。
- 王莽时期改名为河平。
- 属于青州管辖。
- 户数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人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
- 鬲:
- 平当认为鬲津。
- 王莽时期称为河平亭。
- 高唐:
- 桑钦说漯水所出。
- 重丘,平昌,侯国。
- 羽,侯国。
- 王莽时期称为羽贞。
- 般:
- 王莽时期称为分明。
- 乐陵,都尉治所。
- 王莽时期称为美阳。
- 祝阿,王莽时期称为安成。
- 瑗,王莽时期称为东顺亭。
- 阿阳,漯阴。王莽时期称为翼成。
- 朸,王莽时期称为张乡。
- 富平,侯国。
- 王莽时期称为乐安亭。
- 安德,合阳,侯国。
- 楼虚,侯国。龙额,侯国,王莽时期称为清乡。安,侯国。
《汉书·地理志上》不仅记录了汉代的行政区划,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代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