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孙襄王时,与群臣饮酒,王为群臣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西门豹不知用,是不智也。知而不兴,是不仁也。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于是以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民歌之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梁”。

其后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无令东伐。及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成而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孙襄王时,与群臣饮酒,王为群臣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西门豹不知用,是不智也。知而不兴,是不仁也。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    
    
译文:    
魏文侯在位时,西门豹担任邺县县令(即郡守),因为政绩卓著而闻名于世。到了他的曾孙襄王时期,他与大臣们一起饮酒作乐,襄王向大臣们祈祷:“希望我的臣子都像西门豹那样做官啊!”这时,史起站起来说:“魏国实行的耕作方式每人拥有百亩土地,但邺县只有二百亩,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漳水就在邺县周围,西门豹没有很好地利用它,这是他不明智的表现。知道却不采取行动,这是不仁的行为。西门豹虽然有智慧和仁德,但他的事迹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哪里值得效仿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西门豹及其同事的言行举止,展示了古代官员的责任与担当。西门豹因善于治理邺县而被称赞为贤臣,然而他的助手史起却对邺县的水利问题提出批评。这段对话反映了当时官员们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地方治理的智慧与责任意识。诗中还提到了其他官员的不同观点,显示了不同政治立场和个人价值观的存在。整体上,诗歌通过这些对话和事件,展现了古代官场的复杂性以及官员们的政治智慧与道德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