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这首诗是《汉书·地理志下》中的一段描述,描述了汉朝时期南海诸岛的地理位置和贸易情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
注释:从日南郡(今海南省三亚市一带)出发,乘船行驶五个月左右,到达都元国。再航行四个多月,到达邑卢没国。继续航行二十多天,到达谌离国。步行大约十余天,到达夫甘都卢国。从夫甘都卢国出发,航行两个月左右,到达黄支国。黄支国的风俗大致与海南岛相近。这个州地广人众,物产丰富。自古以来,从汉武帝开始,他们多次进贡珍品。
- 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注释:黄支国设有翻译长史,隶属于皇宫禁卫军。他与招募来的应募人一起出海购买珍珠、玉器、奇石等物品。携带黄金和各种丝绸前往海外进行贸易。
- 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
注释:到达各国后,他们都会供应饮食作为报酬,让蛮族人用船只运送物品。他们也从事商品交换活动,抢劫杀人。有时也会遇到海上风暴,淹死的人很多。如果不遇到这种情况,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返回家乡。
- 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注释:大珍珠直径在二寸以下。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年),王莽执政时,想要炫耀威势和德行,给黄支国国王丰厚的礼物,让他派遣使者前来献上珍贵的犀牛。从黄支国出发,航行八个月可以到达皮宗国;再航行两个月可以到达日南郡和象林县交界的地方。黄支国的南部有一个名为已程不的国家,这是汉代出使该国的使者返回的地点。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汉代时期南海诸岛的地理位置和国际贸易的情况。诗中详细描述了从日南郡出发,乘坐船只航行到不同国家的路线和时间,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风情。其中提到的“大珠”指的是珍贵的珍珠,而“生犀牛”则是指来自远方的珍贵动物产品。这些描写反映了汉代时期海洋贸易的繁荣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同时,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困难和危险,如海上风暴、海盗袭击等,展现了当时航海的艰难险阻。此外,诗中还提到一些国家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为后人了解古代南海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为我们了解汉代时期的南海地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