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道既衰,周大王亶父兴支阝梁之地,长子大伯,次曰仲雍,少曰公季。公季有圣子昌,大王欲传国焉。大伯、仲雍辞行采药,遂奔荆蛮。公季嗣位,至昌为西伯,受命而王。故孔子美而称曰:“大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提而称焉。”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大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句吴。大伯卒,仲雍立,至曾孙周章,而武王克殷,因而封之。又封周章弟中于河北,是为北吴,后世之谓之虞,十二世为晋所灭。后二世而荆蛮之吴子寿梦盛大称王。其少子则季札,有贤材。兄弟欲传国,扎让而不受。自寿梦称王六世,阖庐举伍子胥、孙武为将,战胜攻取,兴伯名于诸侯。至子夫差,诛子胥,用宰嚭,为粤王句践所灭。

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汉书·志 · 地理志下》是班固所著,成书于东汉时期。《汉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记载了从汉高祖元年到建初中的史事,其中包含了对汉代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描述。

《汉书·志 · 地理志下》中详细记载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殷道既衰后,周大王亶父兴起了支阝梁之地,其后大伯、仲雍和公季三人分别发展出了不同的分支。大伯的长子大伯被赋予了吴地,而仲雍则迁至荆蛮,最终形成了吴地的重要部分。

文中还描述了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及民族关系。例如,江陵(今湖北荆州)是古代楚国的都城,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是一个兼具商业和文化的都会。此外,吴地在斗分野,其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理信息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复杂的地域结构,也展示了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对于后世的启示方面,书中所提及的吴、粤二国的君主都喜好勇猛,因此民间尚武之风盛行,使得当地居民更易于接受并运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一点在今天仍有影响,无论是在处理社会矛盾还是在维护国家主权上,尚武的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传承。

《汉书·志 · 地理志下》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古代历史的文献,它通过详尽的地理描述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部历史文献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当时的地理、政治和社会状况,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以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