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东平、须昌、寿良,皆在济东,属鲁,非宋地也,当考。

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

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虚也。济阴定陶,《诗•风》曹国也。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其后稍大,得山阳、陈留,二十余世为宋所灭。

昔尧作游成阳,舜渔雷泽,汤止于亳,故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藏。

宋自微子二十余世,至景公灭曹,灭曹后五世亦为齐、楚、魏所灭,三分其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其济阴、东平,楚得其沛。故今之楚彭城,本宋也,《春秋经》曰“围宋彭城”。宋虽灭,本大国,故自为分野。

沛楚之失,急疾颛己,地薄民贫,而山阳好为奸盗。

下面是对《汉书·地理志下》中相关诗句的翻译,以及对其内容的简要分析。

  1. 诗句翻译
  • “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
    这句诗表明自汉朝建立以来,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部和东南部的东海地区涌现出多位高官显贵。这里的“卿相”指的是高级官员或宰相。
  • “东平、须昌、寿良,皆在济东,属鲁,非宋地也,当考。”
    这一句说明东平郡、须昌县和寿良县都位于现在的济阳县一带,它们并不属于宋国,而是需要进一步考证。
  1. 内容概述
  • 从诗句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鲁东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显著的发展。这些地区后来成为了多个郡县的辖区,如东平、须昌、寿良等,这些地区的政治地位在当时非常高。
  1. 关键词注释
  • “微子”:指的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儿子,因为反对纣王的暴政而逃亡至周边的小国家宋国。周武王封他为宋国的国君,即微子的后代。
  • “睢阳”: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县的古称,历史上曾是宋国的中心地带,也是商朝的旧都。
  • “曹国”:指的是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后来被分封给了弟弟叔振铎,建立了曹国。
  • “梁陈留”:指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历史上曾是曹国的一部分。
  • “沛楚之失”:这里提到的是楚国在沛县(今江苏徐州)的失策,可能是指楚汉争霸时期的一些事件。

这段诗句不仅描绘了汉代鲁东海地区的繁荣景象,还涉及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政治格局。通过这些历史典故和地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政治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