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以少昊之虚曲阜封周公子伯禽为鲁侯,以为周公主。其民有圣人之教化,故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言近正也。濒洙泗之水,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任。俗既益薄,长老不自安,与幼少相让,故曰:“鲁道衰,洙泗之间龂龂如也。”孔子闵王道将废,乃修六经,以述唐虞三代之道,弟子受业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是以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亲亲。”太公曰:“后世浸弱矣。”故鲁自文公以后,禄去公室,政在大夫,季氏逐昭公,陵夷微弱,三十四世而为楚所灭。然本大国故自为分野。

今去圣久远,周公遗化销微,孔氏庠序衰怀。地陿民众,颇有桑麻之业,亡林泽之饶。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丧祭之礼文备实寡,然其好学犹愈于它俗。

《汉书·志·地理志下》中的诗句:

周兴,以少昊之虚曲阜封周公子伯禽为鲁侯,以为周公主。其民有圣人之教化,故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言近正也。濒洙泗之水,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任。俗既益薄,长老不自安,与幼少相让,故曰:“鲁道衰,洙泗之间龂龂如也。”

译文:
周王朝兴起后,在少昊的虚曲阜这个地方把周公子伯禽封为鲁侯,作为周天子的封地。鲁国百姓受到圣人教化的影响,因此孔子说“齐国一旦变革就可以到达鲁国,鲁国有变革就可以达到大道”,这是说齐国和鲁国的变革都接近于正义了。靠近洙水、泗水一带,那里的人们习惯于过河。小孩子们搀扶着年长的人来代替他们过河。随着社会习俗的日益薄弱,老年人们感到不安,他们与小孩子相互谦让,所以说“鲁国的道德衰败了,洙水、泗水的两岸争论不休”。

关键词注释:

  1. 周兴:指周朝的兴起。2. 少昊之虚:指少昊氏的空位,古代以方位来分封诸侯。3. 曲阜:古代的地名,今属山东省。4. 公室:指国家的权力中心。5. 太公问:即周公问太公的意见。6. 尊尊而亲亲:尊重长辈而亲近亲人。7. 文公:指鲁国的第三任国君鲁僖公。8. 亡林泽之饶:没有丰富的森林资源。9. 庠序:古代学校的代称。10. 好学:喜欢学习。11. 趋商贾:追求商业利益。12. 訾毁:诋毁别人。13. 丧祭之礼:关于丧事和祭祀礼仪的规定。14. 孔氏:指孔子的后代或门徒。15. 陿(kuì):广大。16. 桑麻之业:指从事农业活动。17. 林泽之饶:丰富的森林和水源。18. 俭啬爱财:节俭吝啬,重视财富。19. 商贾:指商人,经商的人。20. 巧伪:巧妙欺骗。21. 丧祭之礼文:指有关丧事和祭祀仪式的礼仪规范。22. 多巧伪:许多虚假和欺诈的行为。23. 丧祭之礼文备实寡:丧事和祭祀礼仪虽然完备,但实际执行的人却很少。24. 好学犹愈于它俗:喜好学习的风气甚至超过了其他风俗。

赏析:
这首诗是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段,描述了西周时期鲁国的历史和文化特点。诗中通过描述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揭示了周王室衰落的历史背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