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翼、轸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

周成王时,封文、武光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后十余世至熊达,是为武王,浸以强大。后五世至严王,总帅诸侯,观兵周室,并吞江、汉之间,内灭陈、鲁之国。后十余世,顷襄王东徙于陈。

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火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此曰}蓏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而汉中淫失枝柱,与巴、蜀同俗。汝南之别,皆急疾有气势。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亦一都会也。

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

诗句
楚地,翼、轸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
周成王时,封文、武光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后十余世至熊达,是为武王,浸以强大。后五世至严王,总帅诸侯,观兵周室,并吞江、汉之间,内灭陈、鲁之国。后十余世,顷襄王东徙于陈。
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火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此曰}蓏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而汉中淫失枝柱,与巴、蜀同俗。汝南之别,皆急疾有气势。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亦一都会也。
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

译文
楚国是翼和轸的分野。现在的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以及汉中、汝南郡都是楚的领土。
周成王时期,将文王、武王的后裔鬻熊的曾孙熊绎封在荆蛮之地,成为楚子,居住在丹阳。其后十多代到熊达,称为武王,逐渐强大。再过五代到严王,统帅诸侯军队,检阅周室的军队,并吞下了长江、汉水之间的国家,内部消灭了陈、鲁等国。再过十多代,顷襄王东迁于陈。
楚国拥有江汉的川泽山林的丰富资源;江南的土地辽阔,有的人实行火耕火种的耕作方法。百姓靠捕鱼和种植水稻为生,以打渔狩猎和砍柴为副业。水果蔬菜和贝类等食物总是充足的。因此他们过着勉强维持生活的生活,没有积累财富。吃饭穿衣都有保障,不担心挨饿受冻,也没有千金之家。信仰巫术和鬼神,重视祭祀活动。而汉中有轻信邪神的人,风俗和巴蜀相同。汝南地区的人们性格急躁且有气势。江陵是古都郢城所在地,向西可以通往巫、巴两地,向东有云梦泽的富饶,也是一个大都会。
吴地是斗州的分野。现在的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以及临淮郡等地区都是吴国的领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楚国和吴地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特点,展现了这两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繁荣和特色。楚国地处长江中游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人民勤劳智慧,善于农耕渔业和采集狩猎,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而吴地则位于江南地区,地处长江下游,具有优越的水运条件和发达的渔业资源,吴文化的兴起与当地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这两首诗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中国历史的丰富多彩,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