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

王莽时,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其大略异者,长水校尉平陵关并言:“河决率常于平原、东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恶。闻禹治河时,本空此地,以为水猥,盛则放溢,少稍自索,虽时易处,犹不能离此。上古难识,近察秦、汉以来,河决曹、卫之域,其南北不过百八十里者,可空此地,勿以为官亭民室而已。”大司马史长安张戎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今西方诸郡,以至京师东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干燥。少水时也,故使河流迟,贮淤而稍浅;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堤塞之,稍益高于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可各顺从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矣。”御史临淮韩牧以为“可略于《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九,但为四五,宜有益。”大司空掾王横言:“河入勃海,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则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又秦攻魏,决河灌其都,决处遂大,不可复补。宜却徙完平处,更开空,使缘西山足乘高地而东北入海,乃无水灾。”沛郡桓谭为司空掾,典其议,为甄丰言:“凡此数者,必有一是。宜详考验,皆可豫见,计定然后举事,费不过数亿万,亦可以事诸浮食无产业民。空居与行役,同当衣食;衣食县官,而为之作,乃两便,可以上继禹功,下除民疾。”王莽时,但崇空语,无施行者。

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    
王莽时,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其大略异者,长水校尉平陵关并言:“河决率常于平原、东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恶。闻禹治河时,本空此地,以为水猥,盛则放溢,少稍自索,虽时易处,犹不能离此。上古难识,近察秦、汉以来,河决曹、卫之域,其南北不过百八十里者,可空此地,勿以为官亭民室而已。”    
大司马史长安张戎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今西方诸郡,以至京师东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干燥。少水时也,故使河流迟,贮淤而稍浅;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堤塞之,稍益高于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可各顺从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矣。”    
御史临淮韩牧以为“可略于《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九,但为四五,宜有益。”大司空掾王横言:“河入勃海,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则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又秦攻魏,决河灌其都,决处遂大,不可复补。宜却徙完平处,更开空,使缘西山足乘高地而东北入海,乃无水灾。”    
沛郡桓谭为司空掾,典其议,为甄丰言:“凡此数者,必有一是。宜详考验,皆可豫见,计定然后举事,费不过数亿万,亦可以事诸浮食无产业民。空居与行役,同当衣食;衣食县官,而为之作,乃两便,可以上继禹功,下除民疾。”王莽时,但崇空语,无施行者。    
    
译文:    
如果只是修缮旧堤,增加堤坝高度和厚度,劳费无已,多次遭受灾害,这是最低劣的对策。王莽时期,征集治理黄河的人员多达上百人,其中大部分的意见大同小异。长水校尉平陵关并认为:“黄河在平原、束郡一带经常泛滥成灾,那里的地势低下且土壤疏松恶劣。我听说大禹治理黄河的时候,本来打算将这里开辟为空地,认为洪水会在这里积聚。洪水一旦涨起就会溢出堤防,少一点就会逐渐被排走。虽然经常更换地方治水,但仍然摆脱不了这里的威胁。从古到今都难以识别它的位置,从秦朝到现在,黄河在曹、卫地区决堤的次数不超过百八十次的地方,可以将它开辟为空地,不要将其用作官府或民众居住的地方。”大司马史长安张戎说:“水的流向是向下的,水流快了就会自行冲刷形成空地并且越来越深。黄河的水又浑又重,一石水里含有六斗泥土。现在西方各地以及京城向东行的河流沿岸,百姓们大都引黄河、渭河中的山川水来灌溉田地。春夏干旱的时候少水,所以河水流淌的速度慢一些,泥沙沉积而水位稍微低一些;雨水多了水就突然涨起,就会产生泛滥决堤的危险。而国家多次修建堤岸来堵塞河水,逐渐增高堤坝的高度使之超过平地,就像修筑围墙一样把河水围起来。应该各自顺应河流的自然规律,不要再进行灌溉了,这样百川都能畅通流动,水流自然顺畅,就不会有泛滥决堤的危害了。”御史临淮人韩牧认为“可以在《禹贡》中提到的九龙口、徒骇口、马颊口等地开挖沟渠。即使不能达到九条河道的效果,只开挖四五条也应该有益。”大司空掾王横说:“黄河进入渤海后,渤海地势比韩牧想要开挖的地方更高。以前天正下雨连绵不断,东北风大,海水涨潮溢出,向西南涌出几百里远,九龙口等地已经受到海水的侵蚀了。大禹治水的黄河原本沿着西山往东北方向流淌。《周谱》记载:定王五年,黄河改道,那么现在所走的就不是大禹当年治理黄河时的道路了。另外秦始皇攻打魏国时,决堤灌注魏国都城,决口的地方扩大了,已经无法修补了。应当将已经疏通的地方迁回原位,再开辟新的空间,让黄河沿着西山顺势流到高处往东北流入大海,这样就没有了水灾。”沛郡桓谭担任司空掾,负责整理他的建议,为甄丰说:“以上这些意见中,必定有一个是正确的。应该仔细考证和检验,都可以预先知道,计划确定之后再行动,花费不超过数百万钱,也可以资助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的民众。空置的房屋和外出服役的人都应当衣食无忧;由政府提供的衣食,他们为之劳作,这是既方便又实惠的。可以上接大禹的治水功绩,下面解除民众的困苦。”王莽时期,只有空洞的议论而没有付诸实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