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
《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
《长孔氏说》二篇。
《江氏说》一篇。
《翼氏说》一篇。
《后氏说》一篇。
《杂传》四篇。
《安昌侯说》一篇。《五经杂议》十八篇。石渠论。
《尔雅》三卷二十篇。《小尔雅》一篇,《古今字》一卷。
《弟子职》一篇。
《说》三篇。
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
《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汉书·志》中记载了《孝经》的篇目和内容,原文如下:
《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
译文: 《孝经》原本是一篇名为《古孔氏》的文章,共包含二十章。
关键词注释:
- 古孔氏: 古代的文献名称。
- 一篇: 指的是《孝经》的原始版本。
- 二十二章: 指《孝经》中的章节数量。
赏析: 这段文字说明了《孝经》的原始形式以及其包含的章节数目。它强调了《孝经》作为孔子教导曾子孝道的经典的重要性,并提到了《孝经》在汉代的流传情况。
《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
译文: 《孝经》共有一篇,共十八章。这四家分别是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
关键词注释:
- 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 这是《孝经》的四个不同的学派或家族,它们对《孝经》的解释各不相同。
赏析: 这段文字表明了《孝经》有多个不同的流派或解释,每个流派都基于其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这对于理解儒家经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长孔氏说》二篇。
译文: 关于《孝经》的长孔氏有两篇相关解释。
关键词注释:
- 长孔氏: 这是对《孝经》进行讲解的一个学派或家族。
- 二篇: 指这两篇文章的数量。
赏析: 这段文字提供了有关《孝经》在某一特定流派中被解释的信息,显示了不同学派对《孝经》的不同解读。
《江氏说》一篇。
译文: 关于《孝经》的江氏有一篇文章。
关键词注释:
- 江氏: 这是对《孝经》进行讲解的另一个学派或家族。
- 一篇: 指这篇文章的数量。
赏析: 这段文字提供了另一个关于《孝经》的不同学派或家族的解释。这种多样性展示了不同学者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孝经》。
《翼氏说》一篇。
译文: 关于《孝经》的翼氏有一篇相关解释。
关键词注释:
- 翼氏: 这是对《孝经》进行讲解的另一学派或家族。
- 一篇: 指出这篇文章的数量。
赏析: 这段文字进一步增加了关于《孝经》不同学派或家族的信息,为了解《孝经》提供了更多视角。
《后氏说》一篇。
译文: 关于《孝经》的后氏有一篇相关解释。
关键词注释:
- 后氏: 这是对《孝经》进行讲解的另一个学派或家族。
- 一篇: 指出这篇文章的数量。
赏析: 这一段提供了关于《孝经》另一个不同学派或家族的解释,丰富了对《孝经》多元解读的理解。
《杂传》四篇。
译文: 有四篇关于《孝经》的杂传。
关键词注释:
- 杂传: 这可能是对《孝经》进行额外解释或补充的材料,与主要文本相对独立。
- 四篇: 指出这些材料的数量。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另一种对《孝经》的解读方式,可能包括一些额外的注解或评论,为深入理解《孝经》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安昌侯说》一篇。《五经杂议十八篇。石渠论。</p>
译文: 一篇题为《安昌侯说》的文章,以及十八篇《五经杂议》和石渠论的内容。
关键词注释:
- 安昌侯说: 这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对《孝经》的见解。
- 五经杂议: 这是一组讨论五项经典的文章集,可能是对儒家五经的一种综合研究。
- 石渠论: 这是汉朝的一个官方学术讨论会议,涉及许多重要的儒家文献的讨论和辩论。
赏析: 这段文字介绍了《孝经》及其相关讨论的几个部分,包括一个特定的人物对《孝经》的看法,以及一个学术讨论会的内容,这些都是理解《孝经》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有趣方面。
以上逐句释义和分析展示了《汉书·志》中有关《孝经》的部分内容,涵盖了其版本、作者、学派和相关讨论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