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鲁》二十篇,《传》十九篇。
《齐说》二十九篇。《鲁夏侯说》二十一篇。《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鲁王骏说》二十篇。
《燕传说》三卷。
《议奏》十八篇。石渠论。《孔子家语》二十七卷。
《孔子三朝》七篇。
《孔子徒人图法》二卷。
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鲁》二十篇,《传》十九篇。
《齐说》二十九篇。《鲁夏侯说》二十一篇。《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鲁王骏说》二十篇。
《燕传说》三卷。
《议奏》十八篇。石渠论。《孔子家语》二十七卷。
《孔子三朝》七篇。
《孔子徒人图法》二卷。
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译文: 《论语》是孔子对弟子和时人的问答及其弟子的记录,这些记录后来被整理成书,称为《论语》。汉朝建立后,出现了齐地和鲁地两个版本的解释。其中,传自齐地的版本由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等人解释,而传自鲁地的版本则是由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等人解释。最后,只有张氏的解释在后世流传下来。
赏析: 这段文字是对《汉书·艺文志》中关于《论语》部分的详细注解。首先,它明确指出《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和时人记录的,这些记录后来被收集整理成书。接着,它介绍了《论语》在汉代的不同版本,并提到了各个版本的传承者和影响力。最后,它指出了张氏是最后一代传播《论语》的人。这段文字对于理解《论语》的历史背景和版本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反映了汉代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