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羽遂引东,欲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羽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亡以渡。”羽笑曰:“乃天亡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亡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也,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千里,吾不忍杀,以赐公。”乃令骑皆去马,步持短兵接战。羽独所杀汉军数百人。羽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羽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公得。”乃自刭。王翳取其头,乱相輮蹈争羽相杀者数十人。最后杨喜、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故分其地以封五人,皆为列侯。
”`
汉书·陈胜项籍传
于是羽遂引东,欲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羽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亡以渡。”羽笑曰:“乃天亡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亡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也,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千里,吾不忍杀,以赐公。”乃令骑皆去马,步持短兵接战。羽独所杀汉军数百人。羽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羽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公得。”乃自刭。王翳取其头,乱相輮蹈争羽相杀者数十人。最后杨喜、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故分其地以封五人,皆为列侯。
译文:
陈胜(字涉)是阳城人,吴广(字叔)是阳夏人。陈胜年轻时曾和他人一同帮工种地,在田埂上休息时,他叹息道:“假如我能富贵,你们这些同伴岂能忘记我?”他的一个佣工回答说:“我们都是给别人打工的,怎么能富贵呢?”陈胜叹息说:“唉,燕雀怎懂得天鹅的志向啊!”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征发闾左戍渔阳的民夫有九百人,陈胜和吴广都担任屯长。走到蕲县大泽乡时,遇上天下大雨连日不停,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耽误了行程而按法令应当斩首。陈胜、吴广就商量道:“即使现在被杀,也是死;发动群众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宁愿为国家而死!”于是两人决定起义。陈胜说:“天下百姓受苦已经很久了。我曾经听说,秦二世是个不成器的皇帝,不应该立他为帝,立的应该是公子扶苏。可是扶苏因为多次劝谏而没有能被立为皇帝,皇上派他去将在外,监军权。如今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而被处死,百姓中有很多人知道他的贤能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羽是楚国的将军,曾经立下不少战功,深受士兵们的爱戴,楚国人也同情他。如果我们现在真的以我们这些人的名义去响应诸侯的号召,一定会有很多人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办法好。于是二人开始占卜吉凶。
注释:
- 本篇记载陈胜和吴广起义前的对话和行动,以及他们的失败经历。
- 陈胜(字涉),阳城人,即今天的安徽省毫州市古井镇人。
- 吴广(字叔),阳夏人,即今天的河南省固始县人。
- 陈胜年轻时曾和他人一同帮工种地,表示他对农民生活的体验。
- 辍耕之垄上,怅然甚久,意指陈胜对未来的失望与迷茫。
- 苟富贵,无相忘出自《诗经》,表达了一种友情或忠诚的情感。
- 度已失期法斩,意为陈胜和吴广认为自己违反规定误了时间应该被斩首。
- 天下苦秦久矣,意指百姓对秦朝统治的不满。
-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表明项羽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
- 或以为在,意指项羽可能还活着但不知生死,表现出人们对他的关心。
- 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意为陈胜提出一个革命的理论主张,希望引起人民的响应。
- 卜卦是古代预测吉凶的一种方法,陈胜和吴广通过这种方式来占卜是否进行起义。
- 汉书以“传”,概括《史记》“世家”、“列传”二者。司马迁分“世家”与“列传”,实有区分贵族与平民、特功与平凡之意。
赏析:
本文叙述了陈胜和吴广因不满秦朝暴政而策划起义的故事。文章开头描写了陈胜和吴广在农田劳作时的感慨和决心,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念。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智慧和谋略,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自身使命的认识。尽管起义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行为激励了后人继续追求自由和解放。这篇文章不仅是历史故事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