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于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

高后时,以元王子郢客为宗正,封上邳侯。元王立二十三年薨,太子辟非先卒,文帝乃以宗正上邳侯郢客嗣,是为夷王。申公为博士,失官,随郢客归,复以为中大夫。立四年薨,子戊嗣。文帝尊宠元王,子生,爵比皇子。景帝即位,以亲亲封元王宠子五人:子礼为平陆侯,富为休侯,岁为沈犹侯,执为宛朐侯,调为棘乐侯。

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

诗句

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于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    
    
## 译文    

元王即位后成为楚王。在位期间,他任命了鲁穆生、白生和申公为中大夫。在高帝时期,浮丘伯仍在长安,元王派他的子郢客和申公一同完成学业。到了汉文帝时期,文帝听说申公对《诗经》研究最精深,便任命他为博士。因为喜欢《诗经》,元王的子孙们都研读《诗经》,申公开始为其作注解,并编辑成书,称为《鲁诗》。”`

注释

  • 元王: 指的是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被封为楚王。
  • 穆生: 鲁穆生,是元王的臣子,因其不饮酒而知名。
  • 浮丘伯: 古代的学者或老师,元王曾向其学习《诗经》。
  • 郢客: 郢客是元王的子,被派遣到长安与申公一同完成学业。
  • 申公: 申公是元王的重要顾问之一,对《诗经》有深入的研究和注解。
  • 文帝: 西汉皇帝刘恒(即汉文帝),他是汉文帝时期的主要统治者。
  • 夷王: 指楚夷王刘戊,是楚元王的儿子。
  • 景帝: 汉景帝刘启,是汉朝的一位英明君主,他在位期间继续推行文治理念。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元王刘交在位时的政治背景和个人经历,以及他对《诗经》的热爱和重视。通过元王与申公等人的学习交流,展示了汉朝初期的文化繁荣和学术发展。同时,诗歌也体现了元王对《诗经》的深入研究和传承,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