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帝初即位,大司马王莽举歆宗室有材行,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贵幸。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语在《艺文志》。

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时,诏向受《穀梁春秋》,十余年,大明习。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亦湛靖有谋,父子俱好古,博见强志,过绝于人。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歆数以难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曰:

解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汉朝初期,大司马王莽举荐了楚元王的后代、著名学者扬雄(字子云),他因其家族中有才华和品行而受到赏识。扬雄被提升为侍中太中大夫,后升为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并得到皇帝的宠幸。扬雄还整理了六艺群书,种别成《七略》。扬雄与当时的另一位学者刘向一同研究易学,并在宣帝时期,接受了诏命学习《穀梁春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精通了这门学问。在杨雄编辑秘书时,发现古文中的《春秋左氏传》非常出色,于是他对这部书非常喜欢。同时,丞相史尹咸也擅长《左氏传》的研究,并与扬雄合作校阅经传。扬雄在研究的过程中,广泛地吸收了尹咸以及丞相翟方进的学问,并通过质问来深入理解大义。最初,《左氏传》中的古字古言较多,学者们只能根据训诂进行解释,但到了扬雄这里,他将《左传》中的文言文引用到经文中,从而使得章句义理更加丰富完整。扬雄还具有远见卓识和计谋深远,他和他的父亲都喜欢古代的文化,博学多闻,志向远大,超过了一般人。他认为左丘明与圣人一样好恶分明,并且左丘明亲眼见过孔子,而公羊、穀梁是在七十子之后才出现,因此他们的详细程度不同。由于他对刘向的《穀梁》学说进行了多次质疑,虽然刘向无法反驳他的问题,但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左氏春秋》和《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都被纳入了学校教育之中。哀帝让扬雄与五经博士一起讨论这些经传的意义,然而有些博士不愿意接受提问,扬雄于是写信给太常博士,责问他们。

译文:

哀帝即位之初,大司马王莽推荐楚元王后代、有才华的学者扬雄担任侍中太中大夫,后来升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备受皇上宠爱。扬雄还收集和整理了各种典籍,编成了《七略》。他与当时著名的学者刘向共同钻研易学,并在宣帝时期,接受了诏令学习《穀梁春秋》,花费了很多年才精通此道。在编纂秘书时,他发现了古文中的《春秋左氏传》非常精彩,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丞相史尹咸也擅长《左氏传》,并与扬雄共同研讨经传。扬雄在学习过程中广泛地吸收了尹咸以及丞相翟方进的学问,并通过质问来深入理解大的义理。最初,《左氏传》中的古字古言较多,学者们只能根据训诂进行解释,但到了扬雄这里,他将《左传》中的文言文引用到经文中,从而使得章句义理更加丰富完整。扬雄还具有远见卓识和计谋深远,他和他的父亲都喜欢古代的文化,博学多闻,志向远大,超过了一般人。他认为左丘明与圣人一样好恶分明,并且左丘明亲眼见过孔子,而公羊、穀梁是在七十子之后才出现,因此他们的详细程度不同。由于他对刘向的《穀梁》学说进行了多次质疑,虽然刘向无法反驳他的问题,但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左氏春秋》和《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都被纳入了学校教育之中。哀帝让扬雄与五经博士一起讨论这些经传的意义,然而有些博士不愿意接受提问,扬雄于是写信去责备他们。

注释:

  1. 哀帝初即位:指汉哀帝即位之初。
  2. 大司马王莽举歆宗室有材行:大司马王莽推荐楚元王的后代、有才能的人扬雄担任侍中太中大夫。
  3. 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成为侍中太中大夫后,又晋升为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受到皇帝的宠幸。
  4. 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扬雄又负责整理和传授《五经》,完成了他父亲的事业。
  5. 扬雄乃集六艺群书:扬雄将六艺群书汇集在一起。
  6. 语在《艺文志》:《艺文志》是记录书籍的书籍,这里指的是扬雄所著的《艺文志》一书。
  7. 及向始皆治《易》:等到刘向开始研究易学。
  8. 宣帝时:宣帝时期。
  9. 诏向受《穀梁春秋》:皇帝下诏让刘向学习《穀梁春秋》。
  10. 十余年:十多年。
  11. 大明习:非常熟悉。
  12. 及歆校秘书:等到扬雄编辑图书时。
  13. 见古文《春秋左氏传》:看到了古文版的《春秋左氏传》。
  14. 歆大好之:扬雄非常喜欢它。
  15. 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当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春秋》闻名。
  16. 与歆共校经传:与扬雄共同校阅经传。
  17. 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大致上从尹咸和丞相翟方进那里学习。
  18. 问答大义:通过问答来深入探讨大的义理。
  19. 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因此章句义理都非常完备。
  20. 湛靖有谋:具有深远的思考和策略。
  21. 父子俱好古:他的父亲和他的儿子都喜欢古代的文化。
  22. 博见强志:学识渊博且志向远大。
  23. 过绝于人:超过常人。
  24. 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扬雄认为左丘明与圣人一样好恶分明。
  25. 亲见夫子:亲自见到孔子。
  26. 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后:而公羊、穀梁学派是在孔子去世后的七十位弟子中形成的。
  27. 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传闻与亲自见到的,其详细程度是不同的。
  28. 数以难向:多次用问题来质疑刘向。
  29. 不能非间也:刘向无法反驳他的问题。
  30. 然犹自持其《穀梁》义: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穀梁》观点。
  31. 及歆亲近:当杨雄变得亲近时。
  32. 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想要建立《左传春秋》和《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都被纳入了学校教育之中。
  33. 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哀帝命令扬雄与《五经》博士讲解经义。
  34. 诸博士或不肯置对:一些博士不愿意回答问题。
  35. 歆因移书太常博士:于是扬雄写信去责备太常博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