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奏,天子召见向,叹息悲伤其意,谓曰:“君且休矣,吾将思之。”以向为中垒校尉。

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元延中,星孛东井,蜀郡岷山崩雍江。向恶此异,语在《五行志》。怀不能已,复上奏,其辞曰:

臣闻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敖;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纣。《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亦言汤以桀为戒也。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

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蚀三十六,襄公尤数,率三岁五月有奇而壹食。汉兴讫竟宁,孝景帝尤数,率三岁一月而一食。臣向前数言日当食,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而圣人所以断疑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昔孔子对鲁哀公,并言夏桀、殷纣暴虐天下,故历失则摄提失方,孟陬无纪,此皆易姓之变也。秦始皇之末至二世时,日月薄食,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太白经天而行,无云而雷,枉矢夜光,荧惑袭月,孽火烧宫,野禽戏廷,都门内崩,长人见临洮,石陨于东郡,星孛大角,大角以亡。观孔子之言,考暴秦之异,天命信可畏也。

诗句输出:

臣闻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敖;    
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纣。《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亦言汤以桀为戒也。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    
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蚀三十六,襄公尤数,率三岁五月有奇而壹食。汉兴讫竟宁,孝景帝尤数,率三岁一月而一食。臣向前数言日当食,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而圣人所以断疑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昔孔子对鲁哀公,并言夏桀、殷纣暴虐天下,故历失则摄提失方,孟陬无纪,此皆易姓之变也。秦始皇之末至二世时,日月薄食,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太白经天而行,无云而雷,枉矢夜光,荧惑袭月,孽火烧宫,野禽戏廷,都门内崩,长人见临洮,石陨于东郡,星孛大角,大角以亡。观孔子之言,考暴秦之异,天命信可畏也。    

译文输出:

臣听说帝舜告诫伯禹,不要像丹朱那样胡作非为;周公告诫成王,不要像殷纣王一样暴虐。    
《诗经》说:“殷朝的教训不远,在夏朝之后”,这也是指商汤因为夏桀而引以为戒。圣明的帝王常常因为衰败混乱而自我警戒,不避讳废立,所以我敢于竭尽所能地向陛下陈述我的愚见,希望陛下留意考察。    
谨慎地查阅《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记载,共有三十六次日食,其中襄公尤为频繁,平均每三年五个月就有一次日食。汉朝建立直到竟宁年间,孝景帝更为频繁,每三年一个月就有一次日食。我先前多次预言日食,现在已经连续三年发生了日食。从建始以来的二十年间竟然发生了八次日食,平均每两年六个月就有一次日食,古今罕见。日食有大有小,有的舒缓有的急速,而圣人就是根据这些来推断疑惑的。《易经》上说:“观察天文的变化,可以了解时事的变迁。”以前孔子对鲁哀公讲,同时提到夏桀和殷纣王都极为残暴,因此历法失真则摄提失去方位,正月没有记录,这些都是王朝更替的标志。秦始皇末期到二世时期,太阳和月亮都出现薄食现象,山陵毁灭,辰星出现在四季的开始,金星运行到天空中而不带有云彩而有雷声,流星夜间发出光辉,火星袭击月亮,火灾发生在皇宫之中,野鸟在宫廷嬉戏,城门崩塌,长人出现在临洮,石头坠落在束郡,星孛出现在北斗七星,北斗星因灭亡。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考察暴秦的异常现象,天命确实可以敬畏。    

赏析输出:
”`
此诗是一首奏章,通过列举历史事件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担忧。诗中的“帝舜”、“周公”和《诗经》等典故都是引用前人的教诲和经典文献,以此来强调圣明君主应时刻警惕自身的过失和避免类似灾难的发生。

诗中提到“帝舜”和“周公”的警告,以及孔子对夏桀、商纣王的批评,都是为了说明君王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同时,诗人还提到了日食等自然现象,认为这是上天示警的一种方式,提醒人们要重视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诗歌也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日食等自然现象的描述,暗示了国家可能出现的危机和不稳定因素。这种担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心理状态。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先提出问题再给出答案,最后通过举例子加以论证。这种写作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性,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学素养,也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

这首诗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奏章。它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呼吁统治者要时刻保持警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挑战。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