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说上者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背河乡雒,其固亦足恃。”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是也。”于是上即日驾,西都关中。
良从入关。性多疾,即道引不食谷,闭门不出岁余。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今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诗句
刘敬说上者关中,上疑之。
注释:刘敬向汉文帝建议将都城迁至关中,但汉文帝对此表示怀疑。
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背河乡雒,其固亦足恃。”
注释:周围的大臣大多是山东人,他们大多劝说文帝将都城迁往洛阳。他们认为洛阳的东部有成皋,西部有崤山和华山,背靠黄河,背靠洛水,这样的地理优势足以保证国家的稳定。
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是也。”
注释:张良回答说:“虽然洛阳有着坚固的防守,但它的面积较小,仅几百里。而且四周都是敌对的国家,这不是一个用武力的国家。但是关中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它的左边是崤山,右边是函谷关,右边是陇山和蜀山,广阔的土地上资源丰富,南边有巴蜀地区的富饶资源,北方有匈奴的便利条件,可以四面包围并坚守,只有一面向东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国家安定下来,黄河与渭河就可以运输全国的物资,供给京都长安使用;如果有变故,顺着河流而下,就可以供应各地所需的物资。这就是所谓的‘千里金城,天府之国’。刘敬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于是上即日驾,西都关中。
注释:因此汉文帝立即出发,迁移都城到关中。
良从入关。性多疾,即道引不食谷,闭门不出岁余。
注释:张良随从皇帝进入关中后身体有疾病,因此他经常练习导引术,不再吃谷物,闭门不出了一年多。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今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注释:文帝想要废除太子而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大臣们极力争辩却未能取得决定性的结果。吕后非常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张良善于谋划,皇帝信任他。”于是吕后便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张良,说:“你常常为国家出谋划策,现在皇上想要更换太子,你怎么能高枕无忧呢?”张良回答说:“开始皇帝多次处在困境之中,幸亏采纳了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下来了,因为皇帝的爱欲改变太子,作为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即使我等一百个人又有什么用呢!”吕泽强行要求张良说:“为我制定一个计划。”张良说:“这种问题很难通过语言辩论解决。然而皇上不能说服的是四个人。这四个人年纪大了,都是因为皇上对他们的怠慢而逃亡躲藏起来的人,所以他们不愿意做汉朝的臣子。尽管如此,皇上仍然尊敬这四个人。现在您只要不要吝惜金玉璧帛这些东西,现在太子写了一封谦恭的信,用车子载着他前往拜见皇上,然后派善于辩论的大臣前去苦苦劝说,他们应当回来。如果他们来了,就让他们成为客人身份,时常跟随皇上一起上朝,让皇上见到他们,那么他们将会是陛下的一个帮助。”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初的政治斗争以及张良的智慧和谋略。张良的策略体现了他对局势的精准把握和对皇帝心理的深刻理解。诗中展示了汉文帝和吕后的决策过程,以及张良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通过描绘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策略运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背景,也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智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