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元年冬,有司求捕与淮南王谋反者,得陈喜于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以为陈喜雅数与王计反,恐其发之,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太子使白嬴上书发其事,即先自告所与谋反者枚赫、陈喜等。廷尉治,事验,请逮捕衡山王治。上曰:“勿捕。”遣中尉安、大行息即问王,王具以情实对。吏皆围王宫守之。中尉、大行还,以闻。公卿请遣宗正、大行与沛郡杂治王。王闻,即自杀。孝先自告反,告除其罪。孝坐与王御婢奸,乃后徐来坐蛊前后乘舒,及太子爽坐告王父不孝,皆弃市。诸坐与王谋反者皆诛。国除为郡。

济北贞王勃者,景帝四年徙。徙二年,因前王衡山,凡十四年薨。子式王胡嗣,五十四年薨。子宽嗣。十二年,宽坐与父式王后光、姬孝儿奸,悖人伦,又祠祭祝诅上,有司请诛。上遣大鸿胪利召王,王以刃自刭死。国除为北安县,属泰山郡。

”`
元狩元年冬,有司求捕与淮南王谋反者,得陈喜于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以为陈喜雅数与王计反,恐其发之,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太子使白嬴上书发其事,即先自告所与谋反者枚赫、陈喜等。廷尉治,事验,请逮捕衡山王治。上曰:“勿捕。”遣中尉安、大行息即问王,王具以情实对。吏皆围王宫守之。中尉、大行还,以闻。公卿请遣宗正、大行与沛郡杂治王。王闻,即自杀。

注释解析:

  • 时间背景:元狩元年冬,即公元前118年冬季,这是一次政治事件的发生时期。
  • 主要人物:陈喜(被控告者),孝(被告者),枚赫、陈喜等(同谋反的人)。
  • 事件经过:官吏弹劾孝藏匿陈喜,认为陈喜多次密谋反对汉王,担心他的行动会被揭发。孝担心如果陈喜被捕,自己也会因此获罪,因此决定主动承认与陈喜等人的密谋。

译文:
在元狩元年的冬天,朝廷的官员们搜查了那些与淮南王阴谋叛乱的人,最终发现陈喜藏在孝家的屋子里。官吏指控孝窝藏陈喜。孝认为陈喜曾多次密谋反对汉王,害怕他的行动会被揭穿,担心自己的罪行也会因此而得到赦免。因此,他选择主动承认与陈喜等人的密谋。

赏析:

  • 历史背景:汉朝初期,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壮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文帝为了削弱诸侯的力量,将一些诸侯王分封到偏远的地区,以防止他们再次起兵反叛。
  • 政治斗争:本文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朝廷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策略。同时,也展示了汉代统治者对于维护中央集权的决心和手段。
  • 人性描写:文中通过描述孝的内心活动,展现了一个普通百姓在面对权力斗争时的复杂心理。他的自私、恐惧和无奈,使得这个人物更加立体,更具戏剧性。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篇记载诸侯王刘长及其三子为王的顺逆兴废事迹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初期诸侯王的权力斗争和朝廷的处理方式,以及其中涉及的个人心理和策略问题。这篇文献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