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曰:《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信哉是言也!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在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丞辅天子,而剸怀邪辟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此非独王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夫荆楚剽轻,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
【译文】
《汉书·传》记载:“诗说‘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这真是说得正确啊!淮南王、衡山王、济北王都是骨肉同胞,他们的国土辽阔千里,都被封为诸侯王,他们不致力于遵循藩臣的职责,辅助天子,反而谋划叛逆,父子两次亡国,各自不能善终。这不只是大王一个人的行为,也与当地的风俗有关,臣下逐渐腐化使然。荆楚之地剽悍轻浮,喜欢作乱,从古至今都有记载。”
【注释】
1.赞曰:赞曰:赞是对史书中人物或事件作出的评价。
2.云:云:用“云”字表示对下文的引用。
3.戎狄: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膺:膺:受。
4.荆:指楚国。舒:指舒国(今安徽六安县),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后被楚国所灭。
5.惩:惩治。
6.淮南:指淮南王刘长,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因为谋反被废黜。
7.亲:亲:亲近。
8.疆土千里:疆土千里:国土辽阔千里。
9.列:排列。
10.诸侯王:封侯拜将,拥有土地和人民,可以统治一国的君主。
11.遵:遵循。
12.蕃臣职:蕃臣职:藩臣的职责。藩臣,指诸侯王身边的近臣。
13.丞辅:辅佐。
14.怀邪辟:心怀邪恶,招揽奸佞。
15.畔逆:反叛。
16.仍:于是;因此。
17.父子再亡国:父子两次亡国,指淮南王刘长和他的儿子刘安先后两次被废黜。
18.薄:薄弱,衰颓。
19.使然:原因所在。
20.荆楚:泛指楚国。楚国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地处南方,地势多山丘陵。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楚国在历史上经常发生战乱。
【赏析】
这是一首评论淮南王刘长父子叛乱的短文。文中首先肯定了淮南王刘长父子叛乱的事实,然后指出他们父子之所以会走上这条绝路,是由于他们的风俗败坏,臣下日益腐败,而并非仅仅是他们自己一人所能决定的事情。接着又提到荆楚之地的剽悍轻浮,喜欢作乱的历史传统,并加以批评。最后得出结论,淮南王刘长父子的叛乱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种分析方法,既全面又深入,既有事实依据,又有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