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通复说曰:“听者,事之候也;计者,存亡之机也。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计诚知之,而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猛虎之犹与,不如蜂虿之致蠚;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此言贵能行之也。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值而易失。‘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无疑臣之计。”信犹与不忍背汉,又自以功多,汉不夺我齐,遂谢通。通说不听,惶恐,乃阳狂为巫。

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高帝曰:“是齐辩士蒯通。”乃诏齐召蒯通。通至,上欲亨之,曰:“昔教韩信反,何也?”通曰:“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上乃赦之。

《汉书·传·蒯伍江息夫传》主要讲述了蒯通的生平和事迹

班固的《汉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记录了东汉初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而《传·蒯伍江息夫传》则是其中的一部分,详细记载了蒯通的生平事迹。在这篇传记中,蒯通被赋予了许多传奇色彩。他不仅是纵横家的典范,同时也是一位智慧与胆识并重的辩士。他的智谋不仅在楚汉争霸时期发挥了作用,也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

蒯通本名蒯彻,因避汉武帝刘彻名讳,在史书中被记载为蒯通。他的本姓范阳,字伯通,生活在秦末汉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纷纷起兵反抗暴政,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蒯通在这一大背景下,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策略,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蒯通最著名的事迹莫过于他对韩信的建议。据《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载,蒯通曾向韩信提出一系列政治和军事策略,这些建议对韩信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蒯通还曾经游说范阳县令徐公,表达了他对徐公即将离世的哀悼以及对获得新生命的祝贺,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显示了他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

蒯通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最终的结局是悲惨的。根据史料记载,他在楚汉战争结束后,由于被刘邦猜忌,遭到了削权和赐死的处罚。尽管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他的命运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

《汉书·传·蒯伍江息夫传》不仅是对蒯通个人命运的记述,更是一段充满变数的历史缩影。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窥见那个动荡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