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齐悼惠王理,曹参为相,礼下贤人,请通为客。

初,齐王田荣怨项羽,谋举兵畔之,劫齐士,不与者死。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在劫中,强从。及田荣败,二人丑之,相与入深山隐居。客谓通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齐功莫若先生者。先生知梁石君、东孝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通曰:“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乃见相国曰:“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出门者,足下即欲求妇,何取?”曰:“取不嫁者。”通曰:“然则求臣亦犹是也,彼东郭先生、梁石君,齐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愿足下使人礼之。”曹相国曰:“敬受命。”皆以为上宾。

这首诗出自《汉书·传·蒯伍江息夫传》。

诗句及译文:

  1. 至齐悼惠王理,曹参为相,礼下贤人,请通为客。
  • “至”表示到达某个地方或阶段。
  • “悼惠王理”指的是齐悼惠王即位时期。
  • “曹参”是当时齐国的丞相。
  • “礼下贤人”意为推崇和礼遇有才能的人。
  • “请通为客”指邀请我(蒯通)做客人。
  1. 初,齐王田荣怨项羽,谋举兵畔之,劫齐士,不与者死。
  • “初”表示开始的时候。
  • “齐王田荣”是指齐国的国王。
  • “怨项羽”表达了对项羽的不满或怨恨。
  • “谋举兵畔之”计划反叛。
  • “劫齐士”指威胁或强迫齐国的士人。
  • “不给者死”意味着拒绝参与者将被处死。
  1. 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在劫中,强从。
  • “齐处士”指的是居住在齐国的学者。
  • “东郭先生”和“梁石君”可能是两位隐居的贤才。
  • “在劫中”暗示他们在危险之中。
  • “强从”表示被迫参加。
  1. 及田荣败,二人丑之,相与入深山隐居。
  • “及”表示随着……的到来。
  • “田荣败”指战争失利后的局面。
  • “二人”指的是东郭先生和梁石君。
  • “丑之”指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不满或厌恶。
  • “相与入深山隐居”选择一起隐居深山。
  1. 客谓通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齐功莫若先生者。
  • “客”可能是指一个客人或者旁观者。
  • “谓通曰”指向蒯通说话。
  • “先生之于曹相国”指出自己的行为或建议。
  • “拾遗举过”指发现并指出他人的过失。
  • “显贤进能”指推荐贤才。
  • “齐功莫若先生者”表示没有比自己更好的了。
  1. 先生知梁石君、东孝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
  • “知”表示了解或知道。
  • “世俗所不及”指世俗中没有人能做到的事情。
  • “何不进之于相国乎”意思是为什么不将他们推荐给丞相呢?
  1. 通日:“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
  • “诺”表示答应。
  • “臣之里妇”指我的妻妾。
  • “与里之诸母相善也”表示与邻里的母亲关系良好。
  • “亡肉”可能指丢失的肉。
  • “姑以为盗”指被误认为是偷窃者。
  • “怒而逐之”指因误会而生气并将其赶走。
  • “妇晨去”指早晨离开家。
  • “过所善诸母”可能指的是经过邻居的母亲们那里。
  • “语以事而谢之”告诉她事情的原委并向她们道歉。
  • “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 表示邻居的母亲让她走,并命令她家的人也去找她。
  • “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 这里描述邻居的母亲请求帮助解决争端。
  • “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邻居的家立即派人去找她的妻子。
  1. 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
  • “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表示邻居的母亲并不是知识分子或擅长言辞的人。
  • “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表明用绳索讨要火种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 “物有相感,事适可”意味着事物相互感应,情况恰到好处。
  • “臣请乞火于曹相国”表示我请求向丞相求助。
  1. 乃见相国曰:“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出门者,足下即欲求妇,何取?”曰:“取不嫁者。”通曰:“然则求臣亦犹是也,彼东郭先生、梁石君,齐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愿足下使人礼之。”曹相国曰:“敬受命。”皆以为上宾。
  • “乃见相国曰” 表示去见丞相。
  • “谓相国曰” 指向丞相汇报或请求。
  • “夫死三日而嫁者” 可能指的是已经去世三天但还未改嫁的女性。
  • “幽居守寡不出门者” 可能指的是长期独居且不出门的寡妇。
  • “何取?曰:”取不嫁者。” 意思是问应该娶什么样的女性。
  • “取不嫁者”表示娶那些未婚或已出嫁的女性。
  • “东郭先生、梁石君,齐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 提到东郭先生和梁石君是齐国的优秀人才,他们选择隐居不追求功名利禄。
  • “愿足下使人礼之” 表示希望你能尊重他们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
  • “曹相国曰:“敬受命。” 表示丞相接受了建议并承诺尊重这些人。
  • “皆以为上宾” 表示这些贤人都受到了极高的尊敬和待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