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素质,见诏报“反室”,自以为得许,欲上印绶。掾史以为见责甚深,而终以反室者,丑恶之辞也。或劝庆宜引决。庆甚惧,不知所出,遂复起视事。
庆为丞相,文深审谨,天他大略。后三岁余薨,谥曰恬侯。中子德,庆爱之。上以德嗣,后为太常,坐法免,国除。庆方为丞相时,诸子孙为小吏至二千石者十三人。及庆死后,稍以罪去,孝谨衰矣。
卫绾,代人陵人也,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中郎将,醇谨无它。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景帝立,岁余,不孰何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代戏车士,幸得功次迁,待罪中郎将,不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常盛,未尝服也。
翻译:
庆石奋,见诏回复“反室”,自以为得到许可,想要上印绶。掾史认为被责备很深,但最终因为“反室”的言辞而被斥责。有人劝庆石奋应该自尽。庆石奋非常害怕,不知怎么办是好,最后又重新站起来处理政事。
注释:
1. 见诏回复:接受皇帝的诏命。
2. 反室:指违背君命,不忠于朝廷。
3. 印绶:古代官员的官印和绶带,表示官职的任命和解除。
4. 掾史:指下属的官吏。
5. 引决:自杀。
6. 耻于失明:因双目失明而感到羞耻。
7. 贤人风节:形容人的品德高洁,有君子之风。
8. 长者风:形容人有长者的风范。
9. 孝谨衰矣:孝子和谨慎的态度已经衰退。
译文:
庆石奋,见诏回复“反室”,自以为得到许可,想要上印绶。掾史认为被责备很深,但最终因为“反室”的言辞而被斥责。有人劝庆石奋应该自尽。庆石奋非常害怕,不知怎么办是好,最后又重新站起来处理政事。
庆石奋为丞相时,文深审谨,天他大略。后三岁余薨,谥曰恬侯。中子德,庆爱之。上以德嗣,后为太常,坐法免,国除。
译文:
庆石奋担任丞相时,文深审谨,天他大略。后三岁余薨,谥曰恬侯。中子德,庆爱之。上以德嗣,后为太常,坐法免,国除。
卫绾,代人陵人也,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中郎将,醇谨无它。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景帝立,岁余,不孰何绾,绾日以谨力。
译文:
卫绾,代人陵人也,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中郎将,醇谨无它。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景帝立,岁余,不孰何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代戏车士,幸得功次迁,待罪中郎将,不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常盛,未尝服也。
译文:
景帝到上林游玩,命令中郎将陪同乘车,回来后问道:“你知道怎么获得陪乘的机会吗?”绾回答说:“我代替戏车士身份,有幸获得功绩升迁,等待罪名获释,担任中郎将,不知道。”皇上问道:“我作为太子时召你来,你不愿意来,是什么原因呢?”回答道:“死罪,生病。”皇上赐给宝剑,绾说:“先帝赐给我的宝剑共有六枚,我没有敢接受诏令。”皇上说:“剑容易给予别人,为什么到现在才赐给你呢?”绾说:“它们都在。”皇上让人取出六把剑,剑经常放在盛器中,从未佩带过。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万石君石奋及其二子石建、石庆,以及卫绾、直不疑,周仁、张欧等的故事,展现了这些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特点。其中,石奋以其深厚的孝道和恭谨的作风著称于郡国;卫绾则凭借其忠诚和勤勉获得了文帝的赏识;直不疑则因其清廉和正直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文章通过这些人物的事迹,体现了汉代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政治风貌。同时,通过对这些人的刻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