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中,睢阳人犴反,人辱其父,而与睢阳太守客俱出同车。犴反杀其仇车上,亡去。睢阳太守怒,以让梁二千石。二千石以下求反急,执反亲戚。反知国阴事,乃上变告梁王与大母争尊状。时相以下具知之,欲以伤梁长吏,书闻。天子下吏验问,有之。公卿治,奏以为不孝,请诛王及太后。天子曰:“首恶失道,任后也。朕置相吏不逮,无以辅王,故陷不谊,不忍致法。”削梁王五县,夺王太后汤沐成阳邑,枭任后首于市,中郎胡等皆伏诛。梁余尚有八城。

襄立四十年薨,子顷王无伤嗣。十一年薨,子敬王定国嗣。四十年薨,子夷王遂嗣。六年薨,子荒王嘉嗣。十五年薨,子立嗣。

鸿嘉中,太傅辅奏:“立一日至十一犯法,臣下愁苦,莫敢亲近,不可谏止。愿令王,非耕、祠,法驾毋得出宫,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毋得以金钱财物假赐人。”事下丞相、御史,请许。奏可。后数复驱伤郎,夜私出宫。傅相连奏,坐削或千户或五百户,如是者数焉。

汉书·传·文三王传

翻译

在汉文帝的元朔年间,一个名叫犴的人在睢阳反叛。他因为受到父亲的侮辱而杀了他的仇人,并逃到了车上。睢阳太守非常生气,把此事报告给了梁地的二千石官员。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对反贼急迫,因此抓住了犴的亲戚。由于了解到国家的内部事务,犴向梁王和大母争夺尊位,这被上报给皇帝。皇帝下令调查此事,发现有此事。公卿开始审理此事,最终奏请将犴处以不孝之罪,请求诛杀梁王及大母。皇帝认为首恶者失道,任其母后,因自己未能辅佐梁王,所以不能将其治罪。于是削去了梁地五县,剥夺了梁太后汤沐邑的所有权,并将任氏母后的头悬挂在市中示众。同时,梁余尚有八城。

赏析

《汉书·传·文三王传》是一篇记载汉文帝三个儿子——梁孝王刘武(武帝)、代孝王刘参、梁怀王刘揖及其后嗣兴废继绝之事的文章。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汉代皇权与宗室之间的关系以及朝廷如何处理宗室问题。

文章开篇便描述了梁孝王刘武与代孝王刘参及梁怀王刘揖同日立为太子的情景,显示了皇权的稳定和延续性。接着,通过叙述梁孝王因受宠而骄纵,宫室车服过制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皇室内部的紧张关系。特别是梁孝王与窦太后的恩怨情仇,更是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

文章详细记录了梁孝王叛乱的过程及其后果。梁孝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发动叛乱,杀害了自己的仇敌,并逃离京城。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梁孝王的残暴和不忠,也暴露了朝廷对于宗室成员行为的监管不足。当叛乱被揭露后,朝廷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来处理此案,包括剥夺亲属的财产和人身自由等,这充分体现了朝廷对宗室叛乱的零容忍态度。

文章以梁孝王的悲剧结局作为结尾。尽管梁孝王一度权势滔天,但最终还是难逃法网。梁孝王被削去封地,剥夺母亲的权利,并被处以极刑。这不仅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不容侵犯的性质,也提醒人们权力的过度膨胀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汉书·传·文三王传》通过讲述梁孝王叛乱及其后果,展示了皇权与宗室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朝廷处理此类事件的严厉态度。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历史和权力的重要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