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惶恐,免冠对曰:“立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中,独与宦者婢妾居,渐渍小国之俗,加以质性下愚,有不可移之姿。往者傅、相亦不纯以仁谊辅翼立,大臣皆尚苛刻,刺求微密。谗臣在其间,左右弄口,积使上下不和,更相眄伺。宫殿之里,毛氂过失,亡不暴陈。当伏重诛,以视海内,数蒙圣恩,得见贳赦。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侥幸得逾于须臾。谨以实对,伏须重诛。”时冬月尽,其春大赦,不治。
元始中,立坐与平帝外家中山卫氏交通,新都侯王莽奏废立为庶人,徙汉中。立自杀。二十七年,国除。后二岁,莽白太皇太后立孝王玄孙之曾孙沛郡卒史音为梁王,奉孝王后。莽篡,国绝。
赞曰:梁孝王虽以爱亲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殖其货财,广其宫室车服。然亦僣矣。怙亲亡厌,牛祸告罚,卒用忧死,悲夫!
诗句:立惶恐,免冠对曰:“立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中,独与宦者婢妾居,渐渍小国之俗,加以质性下愚,有不可移之姿。往者傅、相亦不纯以仁谊辅翼立,大臣皆尚苛刻,刺求微密。谗臣在其间,左右弄口,积使上下不和,更相眄伺。宫殿之里,毛氂过失,亡不暴陈。当伏重诛,以视海内,数蒙圣恩,得见贳赦。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侥幸得逾于须臾。谨以实对,伏须重诛。”
翻译:刘立惶恐不安,摘下帽子回答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孤单地住在深宫之中,只与宦官和婢女居住,逐渐沾染了小国陋习,再加上本性低下愚笨,无法改变。之前傅、相大臣并不纯粹用仁德仁义辅佐扶持我,大臣们都崇尚苛刻严酷的政策,寻求细微隐秘的毛病。谗言小人在其中,左右玩弄挑拨离间,使得朝廷上下不和谐,互相窥视等待。皇宫之内,任何微小的过失都会暴露无遗,没有不公开指责的。我应当接受严厉处罚,以此来警戒天下人。多次蒙受皇帝的恩典,得以获得赦免。现在刘立自己已经清楚明白地杀害了中郎曹将,冬天时间紧迫,刘立贪图生存而害怕死亡,于是假装昏迷假称生病,侥幸逃脱了一刹那。我恭敬地陈述真实情况,希望受到严惩。”当时已经是冬天了,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开始大赦天下,刘立因此没有被治罪。
注释: 汉书,传,文三王传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 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与太原王参、梁王揖同日立。 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与太原王参、梁王揖同日被立为诸侯王。
赏析:此诗通过描述汉文帝第三子梁孝王刘武的故事,展现了他在位期间的种种作为及其最终的结局。刘武因恃宠骄纵、宫室车服过制以及觊觎帝位而被抑制,但因其质性下愚,仍有机会施展抱负。诗中的“渐渍小国之俗”暗示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影响,而“当伏重诛,以视海内”则揭示了他的最终命运。此外,诗中还反映了汉朝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以及谗言小人的存在对朝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