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至武帝时,稍复入狱,自甯成始。
初,文帝以代王入即位,后分代为两国,立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小子胜则梁王矣。后又徙代王武为淮阳王,而太愿王参为代王,尽得故地。居数年,梁王胜死,亡子。谊复上疏曰:
陛下即不定制,如今之势,不过一传再传,诸侯犹且人恣而不制,豪植而大强,汉法不得行矣。陛下所以为蕃扞及皇太子之所恃者,唯唯阳、代二国耳。代北边匈奴,与强敌为邻,能自完则足矣。而淮阳之比大诸侯,廑如黑子之著面,适足以饵大国耳,不足以有所禁御。方今制在陛下,制国而令子适足以为饵,岂可谓工哉!人主之行异布衣。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于乡党,人主唯天下安社稷固不耳。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以为不可,故蔪去不义诸侯而虚其国。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安。故大人者,不牵小行,以成大功。
诗句
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至武帝时,稍复入狱,自甯成始。
译文
当时,丞相绛侯周勃被免职并回到封地就国,有人告发周勃谋反,他因此被逮捕并关押在长安的监狱里进行审讯。最终没有事情,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所以贾谊通过这件事批评皇帝。皇帝很接受他的建议,对臣子的要求很有节制。此后,大臣们若有罪行,都自愿自杀,不受到刑罚。到了汉武帝时期,又逐渐恢复了对大臣的监狱审查制度,直到甯成才开始。
注释
- “丞相绛侯周勃”:指汉朝的开国元勋、汉文帝时期的丞相绛侯周勃。
- “人有告勃谋反”:有人告发周勃图谋造反。
- “逮系长安狱治”:逮捕并关押在长安的监狱中进行审讯。
- “卒亡事”:最终没有事端发生。
- “复爵邑”:恢复他的爵位和封地。
- “故贾谊以此讥上”:因此贾谊通过这件事评论皇帝。
- “上深纳其言”:皇帝很接受他的建议。
- “养臣下有节”:对臣下的要求很有节制。
赏析
此句揭示了汉代初期政治体制的特点,即通过严格的监督和审查来防止大臣谋反。周勃虽犯有谋反罪,但因其功劳巨大且无大逆不道之行为,得以赦免并复其爵位。这反映了汉代统治者在处理功臣时既重视功绩也强调忠诚与节制的复杂心理。
贾谊的上疏进一步指出,若皇帝不能严明法治,即使立有良将如周勃等人,也会因缺乏制约而无法有效维护国家的稳定。他通过历史事例强调了法制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皇帝能够听取忠言、加强自我约束的期望。
此诗还体现了汉朝初期对诸侯王实行严格管理的政策取向,即通过控制中央集权强化国家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对功臣的优待和保护,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