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其吏民徭役往来长安者,自悉而补,中道衣敝,钱用诸费称此,其苦属汉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归诸侯者已不少矣。其势不可久。臣之愚计,愿举淮南地以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阳。梁起于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扞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陛下高枕,终亡山东之忧矣,此二世之利也。当今恬然,适遇诸侯之皆少,数岁之后,陛下且见之矣。夫秦日夜苦心劳力以除六国之祸,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国之祸,难以言智。苟身亡事,畜乱宿祸,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宁,不可谓仁。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毕其愚忠。唯陛下财幸!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其吏民徭役往来长安者,自悉而补,中道衣敝,钱用诸费称此,其苦属汉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归诸侯者已不少矣。其势不可久。臣之愚计,愿举淮南地以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阳。梁起于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扞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陛下高枕,终亡山东之忧矣,此二世之利也。

  • 诗句解析:描述淮南地区与汉朝的关系,以及地方官吏和人民的困苦。提出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增加对梁国的支持。
  • 译文:淮南的土地远离中央,有时距离长达数千里。跨越两个诸侯国,向汉朝纳贡。当地官员和民众往返于长安的徭役费用,都是从自己的身上筹集的。他们因为归属汉朝而感到非常痛苦,很多人甚至逃亡回到诸侯国。这种情况无法持续下去。我愚笨的想法是:将淮南的土地增加到淮阳的领地,为梁王立后嗣,从淮阳北部边缘的几座城池中割让给东郡来加强梁国;如果不能这样做,那就考虑迁徙代王到睢阳建都。梁国的位置在新的疆域北面靠近黄河,淮阳则在南方紧邻长江,这样一来,那些对中央心存不满的大诸侯国就会感到恐惧并不敢有所作为。这样既可以防御齐国和赵国的进攻,也能防止吴国和楚国的威胁。陛下可以高枕无忧,最终消除了来自山东地区的威胁,这对国家来说是极其有利的事。

2. 当今恬然,适遇诸侯之皆少,数岁之后,陛下且见之矣。夫秦日夜苦心劳力以除六国之祸,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国之祸,难以言智。苟身亡事,畜乱宿祸,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宁,不可谓仁。

  • 诗句解析:表达当前形势下的安宁与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指出秦朝为了消除六国的祸患而付出的巨大努力,而如今陛下却轻易地控制了天下,看似轻松,实则埋下隐患。
  • 译文:现在朝廷内外都很平和,恰好遇上诸侯国都较为年轻,几年后陛下就可以看到结果了。秦朝为了消除六国的祸患而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如今陛下却轻易地控制了天下,看似轻松,实则留下了隐患。如果不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积累,将来传给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时,国家将不得安宁,这不能算做是仁爱之举。

3. 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毕其愚忠。唯陛下财幸!

  • 诗句解析:引用古代贤君的言论来强调听取臣下意见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陛下的感激之情。
  • 译文: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会询问下属而不是自己亲自去做,因此使得臣子们能够尽忠报国。我只希望陛下能够采纳我的建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