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于是从谊计,乃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得大县四十余城;徙城阳王喜为淮南王,抚其民。
时又封淮南厉王四子皆为列侯。谊知上必将复王之也,上疏谏曰:“窃恐陛下接王淮南诸子,曾不与如臣者孰计之也。淮南王之悖逆亡道,天下孰不知其罪?陛下幸而赦迁之,自疾而死,天下孰以王死之不当?今奉尊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此人少壮,岂能忘其父哉”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大父与伯父、叔父也。白公为乱,非欲取国代主也,发愤快志,剡手以冲仇人之匈,固为俱靡而已。淮南虽小,黥布尝用之矣,汉存特幸耳。夫擅仇人足以危汉之资,于策不便。虽割而为四,四子一心也。予之众,积之财,此非有子胥、白公报于广都之中,即疑有剸诸、荆轲起于两柱之间,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少留计!”
诗句:
文帝于是从谊计,乃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得大县四十余城;徙城阳王喜为淮南王,抚其民。
译文:
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便将淮阳王刘武改封为梁王,北边边界到泰山,西边到达高阳,得到四十多个大县;又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去安抚他的百姓。
关键词注释:
- 文帝:指汉文帝(即前元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
- 从谊计:听从贾谊的谋略。
- 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将淮阳王刘武改封为梁王。
- 北界泰山:北边边界到泰山。
- 西至高阳:西边到达高阳。
- 得大县四十余城:得到四十多个大县。
- 徙城阳王喜为淮南王: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
- 抚其民:安抚百姓。
- 白公胜:春秋末期楚国将领,因父兄被害而与兄长、叔父一同杀死楚文王,后被赦免。这里借指淮南王刘安及其子孙。
赏析:
这首诗是贾谊在给汉文帝上疏时所表达的观点。他认为文帝应该考虑淮南王刘安的罪行,不应该继续封赏他的儿子。因为淮南王刘安曾经犯下了重大的背叛罪行,天下人都知道他的罪过。如果文帝赦免并封赏他的儿子,那么他们就会因为父亲的行为而背上恶名,这对天下的安定没有好处。因此,他建议文帝不要重用这个有罪的父亲的后代,以免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