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盎字丝。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为郎中。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盎进曰:“丞相何如人也?”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本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诛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盎曰:“吾与汝兄善,今儿乃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就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请室,诸公莫敢为言,唯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诗句:
译文:
爰盎的字是“丝”。他的父亲是楚国人,以前是一群强盗,后来搬到了安陵。高帝时期,爰盎曾作为吕禄的舍人。孝文帝即位后,兄长哙任命爰盎为郎中。绛侯担任丞相时,朝廷散会后就匆匆离开,态度很得意,皇上对他非常尊重,常常目送他。爰盎进言说:“丞相是怎样的人呢?”皇上回答说:“他是国家的大臣。”爰盎说:“绛侯是所谓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大臣。国家的大臣君主存在或不存在都跟着君主。当吕后在位时,诸吕掌权,擅自封立诸侯王,刘氏的宗庙没有被断绝。那时绛侯作为太尉,原本掌握军权,不能端正形势。吕后去世后,大臣们共同诛灭诸吕,太尉主管兵权,恰好赶上他们取得成功,所以被称之为功臣,而不是国家的大臣。如果丞相有骄横的主上脸色,陛下谦让,君臣之间失礼的话,我私下里认为陛下不应该接受。”之后一天早晨,皇上变得更加严肃,丞相更加敬畏。不久,绛侯望见爰盎,对他说:“我和你的兄长关系很好,现在你却诋毁我!”爰盎于是没有回应。等到绛侯回到封地后,有人上书控告他谋反,将他逮捕并关入监狱,各位公卿没有谁敢替他说情的,只有爰盎明辨绛侯没有罪。绛侯得以释放,爰盎为此出了大力。绛侯于是大大地与爰盎结交。
注释:
- 爰盎(yǎn āng):西汉时期的一个人物,名字和生平不详。
- 楚人:楚国出身的人。
- 群盗:指一伙强盗。
- 徙安陵:迁移到安陵居住。
- 高后:汉文帝刘恒的母亲姓陈名雉,生下刘恒后不久便过世。她去世后,刘恒即位成为汉文帝。高后,即指汉文帝的母亲陈雉(陈雉死后改称)。
- 舍人:官名,负责管理文书工作。
- 郎中:皇帝近臣的官职。
- 绛侯:即周勃,西汉初期的一位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家,被封为绛侯。
- 朝罢趋出:指在朝廷中议事结束后迅速离开。
- 社稷臣:国家的重臣或支柱。
- 功臣:对国家有功之人的尊称。
- 骄主色:骄傲自大的态度。
- 谦让:谦虚退让。
- 明:证明、证实。
- 得释:被宽赦。
- 结交:建立友谊。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历史事件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展示了爰盎的智慧和决断力。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了主人公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表达了他对政治局势和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丰富真挚,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艺术感染力。通过这段描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爰盎的个人品质,还能窥见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