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间常言与胡和亲,毋起兵。上方乡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之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罔,以自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心疾黯,虽上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弗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或说黯曰:“自天子欲令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贵,诚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以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黯好直谏,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如发蒙耳。”

诗句

  •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当时汉朝正在征战匈奴,同时向四方民族招揽和好。
  • 黯务少事,间常言与胡和亲,毋起兵:张骞(黯)主张减少事务,常常建议与匈奴和亲,不兴兵。
  • 上方乡儒术,尊公孙弘:汉武帝(上)开始倾向于儒术,尊敬公孙弘。
  • 及事益多,吏民巧:随着事务增多,官吏和百姓变得狡猾。
  • 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武帝严格区分法律条文,公孙弘等人频繁审理案件并从中取利。
  • 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然而张骞总是诋毁儒家思想,当面指责公孙弘等只会伪装智慧以迎合君主获取宠信。
  • 而刀笔之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罔,以自为功:而那些从事文书记录的官员专门玩弄文字游戏,诬陷他人,自己却从中获利。
  • 上愈益贵弘、汤,弘、汤心疾黯,虽上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汉武帝更加尊重公孙弘和董汤,他们嫉妒张骞,即便武帝也不高兴,想借此事除掉他。
  •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弗能任“: 公孙弘担任宰相后对武帝说:“右内史地区有很多高贵的皇族成员,难以治理,不是一向受到重视的大臣是无法胜任的。”
  •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担任右内史数年后,公务得以继续进行。
  •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卫青的地位日益尊贵,姐姐成为皇后,然而张骞仍然保持着礼貌。
  • 或说黯曰“自天子欲令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贵,诚重,君不可以不拜”:有人劝说张骞说:“皇帝想让群臣向大将军致敬,但大将军地位尊贵,确实重要,您不能不向他行礼。”
  •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耶?’:张骞回答说:“既然大将军有宾客相迎,为什么就不显得尊贵呢?”
  • 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以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卫青听说后,更加敬重张骞,多次询问朝廷的疑虑,对待张骞的态度超过平常。

译文

  • 当时,汉朝正在征战匈奴,同时向四方民族招揽和好。张骞主张减少事务,常常建议与匈奴和亲,而不兴兵。
  • 汉武帝(上)开始倾向于儒术,尊敬公孙弘。
  • 当事务增多,官吏和百姓变得狡猾。武帝严格区分法律条文,公孙弘等人频繁审理案件并从中取利。而张骞总是诋毁儒家思想,当面指责公孙弘等只会伪装智慧以迎合君主获取宠信。而那些从事文书记录的官员专门玩弄文字游戏,诬陷他人,自己却从中获利。汉武帝更加尊重公孙弘和董汤,他们嫉妒张骞,即便武帝也不高兴,想借此事除掉他。
  • 公孙弘担任宰相后对武帝说:“右内史地区有很多高贵的皇族成员,难以治理,不是一向受到重视的大臣是无法胜任的。”担任右内史数年后,公务得以继续进行。
  • 卫青的地位日益尊贵,姐姐成为皇后,然而张骞仍然保持着礼貌。有人劝说张骞说:“皇帝想让群臣向大将军致敬,但大将军地位尊贵,确实重要,您不能不向他行礼。”张骞回答说:“既然大将军有宾客相迎,为什么就不显得尊贵呢?”
  • 卫国青听说后,更加敬重张骞,多次询问朝廷的疑虑,对待张骞的态度超过平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展示张骞在汉武帝时代的政治生涯和他的个性特点,描绘了他与宫廷中的复杂关系。张骞以其直率和直言进谏的方式著称,他反对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坚持战争的必要性。尽管他的直言不讳有时会引起汉武帝的不快,但他始终维护着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诗中所表现的政治斗争和个人抗争展示了汉代政治环境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