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黯多病,卧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引大体,不拘文法。
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者弗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游侠,任气节,行修洁。其谏,犯主之颜色。常慕傅伯、爰盎之为人。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疾。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是时,太后弟武安侯田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拜谒,蚡弗为礼。黯见蚡,未尝拜,揖之。上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默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人曰:“甚矣,汲黯之戆心!”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谊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诗句
黯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
黯多病,卧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引大体,不拘文法。
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者弗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游侠,任气节,行修洁。其谏,犯主之颜色。常慕傅伯、爰盎之为人。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疾。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是时,太后弟武安侯田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拜谒,蚡弗为礼。黯见蚡,未尝拜,揖之。皇上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默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人曰:“甚矣,汲黯之戆心!”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谊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译文
张骞学习了黄帝和老子的学说,治理官员百姓,喜欢清静无为,选拔丞和史来担任职务,但只是强调大体方针,而不过分苛求细节。张骞身体多病,常常躺在床上不肯出来。过了一年多,东海郡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人们称赞他。汉武帝听到了这个消息,召他担任主爵都尉,位列九卿。治理国家的主要任务在于无所作为罢了,要抓住根本大事,不必拘泥于文法条条框框。
张骞为人傲慢,缺少礼节,有时还会当面指责别人的错误,不能容忍那些与他意见不合的人。他对待与自己合得来的人非常友好,善待他们;对于那些与他意见不合的人,他就忍耐不住,甚至会当面顶撞,因此人们也不愿依附他。但他却爱好结交游侠之士,坚持自己的原则,行事高洁。他的进谏往往触犯了皇帝的尊严。他常常仰慕像傅宽、爰盎那样的人。他善于劝说灌夫、郑当涂以及宗正刘弃疾等人。由于他屡次直言劝谏,所以没有被长久地留在高位上。
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其他中下级官员向他行拜见礼时,田蚡并不表示尊敬。张骞去见田蚡时,并没有行礼还礼。武帝召见了田蚡,对他说:“朕想要实行一些新的办法。”田蚡沉默着回答:“陛下内心有很多欲望,却在外面宣扬仁义,难道想要效仿唐尧、虞舜时期的治理吗?”汉武帝听后勃然大怒,脸色都变了,于是下令退朝。大臣们都很为张骞担忧。武帝退朝以后,对别人说:“张骞真是个倔强的人啊!”大臣们有的责备张骞,张骞说: “天子设置公卿辅佐君王,难道是希望他们阿谀奉承、顺从自己的心意、陷君主于不义之地吗?况且我已经处于这个职位上,即使爱惜自己的身体,又有什么脸面去玷污朝廷呢?”
注释
- 黯学黄、老言: 张骞向黄帝和老子(道家思想)学习治国之道。
- 治官民: 治理官吏和百姓。
- 好清静: 喜好清静无为的政治风格。
- 不细苛: 不做过分苛刻的要求。
- 为人性倨: 性情傲慢。
- 少礼: 缺乏礼节。
- 面折: 当面批评别人。
- 不能容人之过: 难以容忍别人的过错。
- 合己者善待之: 与自己意见相合的人给予善待。
- 弗能忍见: 无法容忍别人的过失。
- 士亦以此不附焉: 因此士大夫也不附和他。
- 好游侠: 热爱结交游侠之士。
- 行修洁: 行为正直洁净。
- 常慕傅伯: 常常仰慕傅宽。
- 爰盎: 西汉初期开国名将周亚夫的谋士,曾建议刘邦采纳韩信的建议灭掉项羽,封侯。
- 灌夫: 汉文帝时期大臣,因得罪丞相魏尚而被免职。
- 郑当时: 曾任廷尉、御史大夫等职,因反对汉武帝的专制政策而被免职。
- 宗正刘弃疾: 西汉后期大臣,因多次直言劝谏而被免职。
- 汲黯: 本名司马黯,字长卿,汲县人。他是西汉初年的著名大臣,因直言敢谏而著称。
- 公卿: 古代高级官职的总称,此处泛指朝中的高官贵族。
- 丞相: 古代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 中二千石: 汉代地方官秩的一种,相当于后来的刺史或太守。
- 治务在无为而已: 治理政事主要在于不干涉事务自然发展,不过多干预。
- 引大体: 抓住主要原则。
- 不拘文法: 不受传统法律条文的限制。
- 性倨: 性情高傲。
- 少礼: 缺少礼仪。
- 面折: 当面指责错误。
- 不能容人之过: 难以宽容别人的过失。
- 合己者善待之: 与自己意见相合的人给予善待。
- 不合者弗能忍见: 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不能容忍。
- 士亦以此不附焉: 因此士大夫也不附和他。
- 然好游侠: 然而喜爱结交游侠之士。
- 任气节: 坚持正义和气节。
- 行修洁: 行为正直洁净。
- 其谏: 他的劝谏。
- 犯主之颜色: 不顾皇上的脸色。
- 慕傅伯、爰盎之为人: 仰慕傅宽、爰盎这样的人物。
-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疾: 擅长劝说灌夫、郑当涂以及宗正刘弃疾等人。
- 数直谏: 多次直言劝谏。
- 不得久居位: 因此没有能够长久地保持职位。
- 太后弟: 指窦太后的弟弟、汉景帝的舅舅、武安侯田蚡。
- 丞相: 指田蚡。
- 中二千石拜谒: 中二千石的官员向田蚡拜谒。
- 蚡弗为礼: 田蚡不表示敬意。
- 黯见蚡: 张骞看到田蚡。
- 未尝拜: 田蚡也没有向张骞行礼。
- 揖之: 向张骞作揖。
- 皇上招文学儒者: 汉武帝召集文学家和儒生们讨论治国策略。
- 上曰吾欲云云: 汉武帝说他想采取什么什么方法。
- 默应曰: 默默地应答。
-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陛下内心有很多欲望,却在外面宣扬仁义。
- 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难道想要效仿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理方式吗?
- 上怒: 汉武帝生气。
- 变色而罢朝: 脸色都变了,于是下令退朝。
- 公卿皆为黯惧: 大臣们都很为张骞担心。
- 上退,谓人曰: 汉武帝退朝之后,对别人说。
- 甚矣,汲黯之戆心: 汲黯真是一个鲁莽的人啊!
- 群臣或数黯,黯曰: 大臣们有时责备张骞,张骞说。
- 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 天子设立宰相之类的大臣辅助天子管理国家。
- 岂令从谀承意: 难道允许谄媚取悦国君的行为存在?
- 陷主于不谊乎: 难道要使君主陷入不义的境地吗?
- 且已在其位: 而且已经身居要职了。
- 纵爱身: 即使爱惜自己的生命也没关系。
- 奈辱朝廷何: 但是又能给朝廷带来什么耻辱呢?
赏析
本文通过描述张骞的言行举止和他在面对各种困境时的应对方式,展示了他的正直、刚毅和不畏强权的性格。同时,文中也反映了汉武帝时代官场上的一些风气和现象,以及对张骞人格特点的肯定和赞誉。通过对这段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同时也能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