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武帝即位,求贤良,举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为官,乃以子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魏尚,槐里人也。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行有宠于古之卫君也。至黯十世,世为卿大夫。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见惮。
武帝即位,黯为谒者。东粤相攻,上使黯往视之。至吴而还,报曰:“粤人相攻,固其俗,不足以辱天子使者。”河内失火,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河内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振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罚。”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称疾归田里。上闻,乃召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
十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
译文:在十年之后,即汉景帝即位时,张冯汲郑传中记载,汉武帝任命唐担任楚国的丞相。
武帝即位,求贤良,举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为官,乃以子遂为郎。
译文:在武帝即位后不久,汉武帝寻求贤良之士,最终提拔了唐。但由于唐已经九十多岁高龄,无法再担任官职,因此汉武帝只好让他的儿子张遂担任郎官。
遂字王孙,亦奇士。魏尚,槐里人也。
译文:其子遂字王孙,也是一位奇男子。魏尚则是槐里的人物。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行有宠于古之卫君也。至黯十世,世为卿大夫。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见惮。
译文:汲黯(字为长孺),是濮阳人。他的行为受到古代卫国国君的赏识和宠爱。汲黯家族传承了十代,世代都担任着卿大夫的职位。由于父亲的关系,他在孝景帝时期担任了太子洗马的职务,并以严谨著称,令人敬畏。
武帝即位,黯为谒者。东粤相攻,上使黯往视之。至吴而还,报曰:“粤人相攻,固其俗,不足以辱天子使者。”河内失火,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河内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振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罚。”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译文:在汉武帝即位后,汲黯被任命为谒者。当东粤发生战争时,汉武帝派遣汲黯前往视察。到达吴地后,汲黯回报说:“东粤之人相互攻击,这是他们的风俗习惯,不足以让天子的使者感到羞辱。”当黄河以南发生火灾时,烧毁了上千户人家,汉武帝派汲黯前去察看。汲黯回报说:“这是一家人失火造成的,整个房屋被延烧,不值得忧虑。我经过黄河以北地区,那里遭受水灾和旱灾的家庭超过万家,有些人甚至父子相食。臣下谨慎考虑,拿着符节向河内郡调运粮食来救济贫民。请求收回符节,伏法接受惩罚。”汉武帝认为汲黯讲得好便释放了他,并提升他为荥阳县令。
你可以通过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然其言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冯唐,字子房,魏尚也,槐里人也,以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见惮。武帝即位,求贤良举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为官,乃以子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而魏尚,魏尚,槐里人也,以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见惮。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行有宠于古之卫君也。至黯十世,世为卿大夫。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见惮。武帝即位,黯为谒者,东粤相攻,上使黯往视之。至吴而还,报曰:“粤人相攻,固其俗,不足以辱天子使者。”河内失火,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河内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振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罚。”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称疾归田里。上闻,乃召为中大夫。
译文及赏析如下:
译文:
-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无所得名。
他向文帝上书说:“久在宦途,消耗了本就不多的家产,未能有所成就。”想要辞去官职归乡。中郎将爰盎知道他的才能,舍不得他离开,便请求将他调任谒者。
张释之朝毕后,因为先前提出的建议被采纳而得到皇帝赏识,他向文帝提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建议。
- 冯唐(字子房),魏尚也,槐里人也,以孝景时为太子洗马。
武帝即位后,寻找贤良之士,推荐冯唐。冯唐时年九十多岁,已经不能担任官职,于是让儿子冯遂接替他担任郎。
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位奇才。
赏析:
冯唐和张释之都是古代著名的贤良之士,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张释之在文帝时期就已经展现出了出色的治理能力和政治智慧,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一个贤良之士应有的品质和修养。
而冯唐则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的事迹传颂千古,成为了后人效仿的楷模。
两位贤良之士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并取得成就,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才华和能力,还需要有一颗正直、廉洁的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