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申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甲曰:“然即溺之。”居无几,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肉袒谢,安国笑曰:“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内史之缺也,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
公孙诡、羊胜说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爰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划,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弗得。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者臣死。大王无良臣,故纷纷至此。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太上皇之与高帝及皇帝与临江王亲?”王曰:“弗如也。”安国曰:“夫太上皇、临江亲父子间,然高帝曰‘提三尺取天下者朕也’,故太上终不得制事,居于栎阳。临江,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之。”即日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力也。景帝、太后益重安国。
诗句: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申辱安国。
译文:后来,安国因为犯了法而被判刑,在监狱中受到狱吏田申的侮辱。
注释:“其后”指的是“此后”、“之后”,表示时间顺序。“坐法”指的是因违法行为被判决有罪。“抵罪”表示受罚或受审。“蒙狱吏田申”指的是监狱里的一名狱吏名叫田申。“辱”表示受到侮辱或羞辱。“安国”是本诗的主人公,即窦婴。“田申”是监狱中的狱吏,对窦婴进行了侮辱。
赏析:此篇记述了窦婴因触犯法律而受到狱吏田申的侮辱,以及他在狱中的表现和结局。诗中通过描述窦婴在狱中的遭遇,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强权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法律公正的追求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