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息,郁郅人也,事景帝。至武帝立八岁,为材官将军,军马邑;后六岁,为将军,出代;后三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皆无功。凡三为将军,其后常为大行。
公孙敖,义渠人,以郎事景帝。至武帝立十二岁,为骑将军,出代,亡卒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后五岁,以校尉从大将军,封合骑侯。后一岁,以中将军从大将军再出定襄,无功。后二岁,以将军出北地,后票骑期,当斩,赎为庶人。后二岁,以校尉从大将军,无功。后十四岁,以因杅将军筑受降城。七岁,复以因杅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亡士多,下吏,当斩,诈死,亡居民间五、六岁。后觉,复系。坐妻为巫蛊,族。凡四为将军。
李沮,云中人,事景帝。武帝立十七岁,以左内史为强弩将军。后一岁,复为强弩将军。
“李息,郁郅人也,事景帝。至武帝立八岁,为材官将军,军马邑;后六岁,为将军,出代;后三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皆无功。凡三为将军,其后常为大行。公孙敖,义渠人,以郎事景帝。至武帝立十二岁,为骑将军,出代;亡卒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后五岁,以校尉从大将军,封合骑侯。后一岁,以中将军从大将军再出定襄,无功。后二岁,以将军出北地,票骑期,当斩,赎为庶人 李沮,云中人,事景帝。武帝立十七岁,以左内史为强弩将军。后一岁,复为强弩将军。”
诗句
李息,郁郅人也,事景帝。至武帝立八岁,为材官将军,军马邑;后六岁,为将军,出代;后三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皆无功。凡三为将军,其后常为大行。
公孙敖,义渠人,以郎事景帝。至武帝立十二岁,为骑将军,出代;亡卒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后五岁,以校尉从大将军,封合骑侯。后一岁,以中将军从大将军再出定襄,无功。后二岁,以将军出北地,后票骑期,当斩,赎为庶人。后二岁,以校尉从大将军,无功。后十四岁,以因杅将军筑受降城。七岁,复以因杅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亡士多,下吏,当斩,诈死,亡居民间五、六岁。后觉,复系。坐妻为巫蛊,族。凡四为将军。
李沮,云中人,事景帝。武帝立十七岁,以左内史为强弩将军。后一岁,复为强弩将军。
译文
李息是郁郅人,侍奉汉景帝。到汉武帝登基时已经八岁,被任命为材官将军,率军驻守马邑;随后又六年担任将军出征代地;再过三年成为将军跟随大将军出征朔方,但都没有取得显著战功。总共三次担任将军的职位,之后常常担任高级官职。
公孙敖是义渠人,曾作为郎官侍奉汉景帝。到达汉武帝即位时已经十二岁,被任命为骑将军,领军出征代地;在一次战役中损失七千人,应当被斩首,但得以赎罪免为庶人。五年后,他作为校尉跟随大将军出征,被封为合骑侯。一年后,再次作为中将军出征定襄,但未能取得任何成就。第二年,以将军之职出征北地,因为与卫青的约定没有实现(“票骑期”),应当被斩首,但得以赎罪免为庶人。两年后,他又作为校尉随大将军出征,未能取得任何战果。十四年后,他以因杅将军的身份修筑了受降城。七年后,他再次率军出击匈奴,直到余吾地区。由于部下士兵阵亡太多而被捕入狱,最终被发现后得以释放。因其妻子参与巫蛊之乱而被灭族。总计他四次担任将军一职。
李沮是云中人,侍奉汉景帝。汉武帝即位时已经十七岁,被任命为左内史并担任强弩将军。一年之后,重新被任命为强弩将军。
注释
- 李息 - 郁郅人(地名),侍奉汉景帝。
- 材官将军 - 负责军中工程和后勤等技术性工作的高级将领。
- 马邑 - 古县名,位于山西省朔州市东北方。
- 代地 - 指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市一带。
- 朔方 - 汉代西北边地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西南。
- 中将军 - 军事统帅之一,指挥全军作战。
- 因杅将军 - 指建造或修缮城池等军事设施的将军。
- 受降城 - 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
- 票骑期 - 指预定的军事行动未实现时的处罚。
- 巫蛊案 - 汉武帝时期的宫廷政变案,涉及多位官员及其亲属。
- 因杅将军筑受降城七岁 - 即第七年担任因杅将军时所建造或修复的城池。
- 赎为庶人 - 因过失或罪责被赦免,恢复平民身份。
- 云中人 - 指居住在今天山西北部的云中山地区的人。
- 左内史 - 古代官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相当于现在的省会所在地。
- 强弩将军 - 掌管弓箭兵种的重要军事职务。
赏析
这首《汉书·传》中的传记描述了几位重要将领的生平及其军事生涯。通过这些传记可以看出汉朝初期将领们的军事才能和他们在政治上的影响。李息和公孙敖都曾担任高级将领,但多次出征均未能获得重大战果。李沮则是在汉武帝时期逐渐晋升为重要军事职务的官员。每个人物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能力与命运,也反映了当时国家政治和军事战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