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事,兢兢翼翼。故曰于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厥遗:此之谓也。
相如既卒五岁,上始祭后土。八年而遂礼中岳,封于太山,至梁甫,禅肃然。
相如它所著,若《遗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不采,采其尤著公卿者云。
赞曰:司马迁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以之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言虽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要其归引之于节俭,此亦《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
相如既卒五岁,上始祭后土。
八年而遂礼中岳,封于太山,至梁甫,禅肃然。
相如它所著,若《遗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不采,采其尤著公卿者云。
赞曰:司马迁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以之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言虽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要其归引之于节俭,此亦《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
译文:司马相如去世五年后,汉武帝开始祭祀后土神。八年之后,武帝在中岳泰山举行祭祀仪式,并在梁甫山进行禅让活动。司马相如的其他著作,如《遗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等都没有被采用,只选取了那些特别著名的关于公卿的著作来收录。司马迁称赞《春秋》能揭示隐秘之事,《易》通过隐藏的方式来显示真理,《大雅》谈到的是王公大臣的事情,而且他们的德行也能到达平民百姓身上,《小雅》批评的是个人的得失,但其影响却能够达到君主身上。虽然他们所说的内容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司马相如虽然有很多华丽的词藻和空洞的说教,但最终他还是回归到了节俭的美德。这也是《诗经》的风格和谏议有什么不同呢?扬雄认为华丽的赋作,是用来鼓励人们去做好事的,就像演奏郑、卫的音乐一样,乐曲结束后又奏起雅乐,这不是很有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