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余年,赏赐赂遗,訾数千万。

霍光薨后,子禹与宗族谋反,诛。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后数月,复召拜为北地太守。延年以故九卿外为边吏,治郡不进,上以玺书让延年。延年乃选用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居岁余,上使谒者赐延年玺书,黄金二千斤,徙为西河太守,治甚有名。五凤中,征入为御史大夫。延年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是时,四夷和,海内平,延年视事三岁,以老病乞骸骨,天子优之,使光禄大夫持节赐延年黄金百斤、酒,加致医药,延年遂称病笃。赐安车驷马,罢就第。后数月薨,谥曰敬侯,子缓嗣。

解析:

  • 诗句: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余年,赏赐赂遗,訾数千万。
  • 译文:杜延年为人温和和顺,对于各种事情都能处理得当,长期管理朝政,得到上级的信任,外出时担任皇帝的护卫,进入皇宫则充当侍从,担任九卿之职十多年,因获得大量的赏赐和贿赂而财产数千万。
  • 注解:本句描述了杜延年在政治生涯中的地位和所获得的财富,展现了他的能力和成就。

诗句:霍光薨后,子禹与宗族谋反,诛。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

  • 译文:霍光去世后,他的儿子霍禹与宗族策划谋反,被诛杀。因为杜延年是霍光的旧部,汉武帝想将他罢黜,但丞相魏相却报告称杜延年一向尊贵并掌握大权,许多官员都参与其中。于是派遣官吏进行调查,发现只有马匹死亡、官奴婢缺乏食物和衣物等问题,于是杜延年因此被免官,家中被削减了两千户的封地。
  • 注解:本句反映了汉武帝对杜延年的政治态度及其在霍氏家族谋反事件中的应对措施。

诗句:后数月,复召拜为北地太守。延年以故九卿外为边吏,治郡不进,上以玺书让延年。延年乃选用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居岁余,上使谒者赐延年玺书,黄金二千斤,徙为西河太守,治甚有名。五凤中,征入为御史大夫。延年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 译文:几个月后,朝廷又重新任命杜延年为北地太守。由于他是前九卿的后代,在外担任地方官员时未能取得显著政绩,汉武帝便用诏书责备他。于是杜延年开始选用优秀的官员来治理该郡,打击当地的豪强,不久后郡内安定下来。一年后,汉武帝派谒者送给他黄金两千斤,并将他调任为西河太守,治理成绩卓著。五凤年间,汉武帝再次征召他回京担任御史大夫职务。杜延年虽然仍住在父亲原来的官舍中,但他不敢接受旧有的官职,连座位和居住位置都更换了。
  • 注解:本句描绘了杜延年的治理成果及他在不同时期的任职情况。

赏析:杜周,南阳杜衍人也。 义纵为南阳太守,以周为爪牙,荐之张汤,为廷尉史。 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多。 奏事中意,任用,与减宣更为中丞者十馀岁。 周少言重迟,而内深次骨。 宣为左内史,周为廷尉,其治大抵放张汤,而善候司。 杜延年为人温和和顺,对于各种事情都能处理得当,长期管理朝政,得到上级的信任,外出时担任皇帝的护卫,进入皇宫则充当侍从,担任九卿之职十多年,因获得大量的赏赐和贿赂而财产数千万。 霍光去世后,他的儿子霍禹与宗族策划谋反,被诛杀。因为杜延年是霍光的旧部,汉武帝想将他罢黜,但丞相魏相却报告称杜延年一向尊贵并掌握大权,许多官员都参与其中。于是派遣官吏进行调查,发现只有马匹死亡、官奴婢缺乏食物和衣物等问题,于是杜延年因此被免官,家中被削减了两千户的封地。 几个月后,朝廷又重新任命杜延年为北地太守。由于他是前九卿的后代,在外担任地方官员时未能取得显著政绩,汉武帝便用诏书责备他。于是杜延年开始选用优秀的官员来治理该郡,打击当地的豪强,不久后郡内安定下来。一年后,汉武帝派谒者送给他黄金两千斤,并将他调任为西河太守,治理成绩卓著。五凤年间,汉武帝再次征召他回京担任御史大夫职务。虽然仍住在父亲原来的官舍中,但他不敢接受旧有的官职,连座位和居住位置都更换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