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少为郎,本始中以校尉从蒲类将军击匈奴,还为谏大夫,迁上谷都尉,雁门太守。父延年薨,征视丧事,拜为太常,治诸陵县,每冬月封具狱日,常去酒省食,官属称其有恩。元帝初即位,谷贵民流,永光中西羌反,缓辄上书入钱、谷以助用,前后数百万。

缓六弟,五人至大官,少弟熊历五郡二千石、三州牧刺史,有能名,唯中弟钦官不至而最知名。

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财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邺为“大冠杜子夏”云。

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职闲无事,钦所好也。

解析

诗句翻译

  1. 缓少为郎,本始中以校尉从蒲类将军击匈奴,还为谏大夫,迁上谷都尉,雁门太守。 - 缓年少即担任郎官,本始年间随校尉参与对匈奴的作战,战后晋升为谏大夫,后升任上谷都尉和雁门太守。
  2. 父延年薨,征视丧事,拜为太常,治诸陵县,每冬月封具狱日,常去酒省食,官属称其有恩。 - 他的父亲延年去世,他奉命前往处理丧事,被任命为太常,负责管理多个陵园,在冬季封印期间,他常常戒酒减食,他的下属称赞他有恩惠。
  3. 元帝初即位,谷贵民流,永光中西羌反,缓辄上书入钱、谷以助用,前后数百万。 - 元帝即位初期,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导致人民流离失所,永光年间西羌反叛,缓立即上书皇帝,捐献了大量金钱和粮食来援助,前后共计数百万。
  4. 缓六弟,五人至大官,少弟熊历五郡二千石、三州牧刺史,有能名,唯中弟钦官不至而最知名。 - 缓有六个弟弟,其中五人官职达到高级官员级别,少弟熊历任五个郡的二千石和三州的刺史,因才干出名,只有中弟弟钦官职未能达到预期却最为出名。
  5. 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 - 钦字子夏,年轻时喜欢研读经典,家境富裕但双眼视力有障碍,因此不太喜欢做官。
  6. 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 - 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杜邺和钦同名且同字辈,两人因其才能而闻名于京城,因此当时人们常将杜邺称作“盲杜子夏”,以此来区分两者。
  7. 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 - 当时,皇帝舅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身份辅政,寻求有贤能的士人为助手。
  8. 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职闲无事,钦所好也。 - 王凤的父亲顷侯禁与缓的兄长友善,因此王凤深知钦的能力出众,于是奏请任命钦为大将军的军队仓库负责人。由于这个职位比较清闲,正好符合他的兴趣爱好。

译文

汉宣帝时期,年轻的杜缓作为郎官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在本始年间随校尉参与了对抗匈奴的战斗,并在战后晋升为谏大夫和上谷都尉。杜缓的父亲去世后,他前往奔丧并被朝廷任命为太常,负责管理陵园和县邑。在冬季封印的那天,他经常戒酒减食,得到了官员们的称赞。
元帝刚即位之时,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导致民众生活困苦。永光年间西羌叛乱发生,杜缓立刻上书皇帝,捐献了大量金钱和粮食支援战事,前后共计数百万。
杜缓共有六个弟弟,其中五人升至高级官员职位。其中最小的弟弟杜熊历任五个郡的二千石和三州的刺史,因才干出名;只有中等的弟弟杜钦官职未能达到预期却最为出名。
杜钦年轻时喜欢研究经典文献,家境富裕但因眼睛视力问题而不愿做官。茂陵人杜邺与杜钦同名且同字辈,两人因才能而闻名于京城。当时人们常将杜邺称作“盲杜子夏”,以此区分两人。
王凤作为皇帝的舅舅,以外戚身份辅政。为了寻找有才能的人才,他向朝廷推荐了杜钦,并任命他为大将军军队仓库的负责人。这个职位虽然清闲但正合杜钦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杜缓从少年到中年的经历,展示了他在不同阶段的才华和政治生涯。诗中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绘了杜缓的性格特点和官场经历,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特别是杜缓对家人的照顾以及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灵活应对,都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能力。此外,诗中的典故和比喻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