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忄朁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诗句

1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 “修身者,智之府也”:修养身心是智慧的源泉。
  • “爱施者,仁之端也”:乐于给予是仁爱的开端。
  • “取予者,义之符也”:正义体现在取舍中。
  • “耻辱者,勇之决也”:屈辱能激发出勇敢的决断。
  • “立名者,行之极也”:成就名声是行为的极致追求。
  1. “故祸莫大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 这句话总结了古代士人面对各种困境时的感受和行为准则。
  1.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也,所从来远矣!”
  • 对于因犯罪失去人身自由的人来说,他们的身份无法与其他人群相匹敌,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1.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
  • 对于一般人才来说,与宦官打交道会损害他们的情感和尊严。
  1. “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
  • 朝廷缺乏人才,为何要让罪犯中的英才参与国家大事呢?
  1.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 司马迁依靠家族的遗产,在朝廷担任小官二十多年了。
  1.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 司马迁反思自己过去未能完成的职责和理想,列举了四个方面的不足。

译文

  1. 修心养性是智慧的源泉,慷慨解囊是仁爱的开始,公平取舍体现了正义,忍受屈辱是勇敢的表现,建立名誉是行为的最高境界。士人若能兼备这五个方面,就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成为君子的一分子。

  2. 人生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贪婪私利,内心最深的伤痛莫过于遭遇背叛,最可耻的行为莫过于侮辱长辈,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身陷囹圄。

  3. 那些因为罪行而被废黜的人,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他们的出身久远且令人遗憾。

  4. 一般人与宦官打交道都会感到痛苦,何况是志向远大的人呢!

  5. 现在朝廷虽然人才匮乏,为何还要让曾经被酷刑折磨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英杰呢?

  6. 我有幸继承了家族的基业,在朝廷担任小官二十多年了。

  7. 我反思自己的过去:首先,我没有能够为君主提供忠诚的建议和诚信的保证,也未曾有过杰出的策略或才能;其次,我未能发现和补充国家治理中的漏洞,招募贤才提升能力;再次,我在军事上没有建功立业;最后,我没有长时间地积累功劳,获取尊贵的职位和丰厚的财富来为家族和朋友们增光添彩。这些是我人生中的四大遗憾。

赏析

《汉书·司马迁传》是一篇记录司马迁生平和思想的文章。文章通过司马迁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反思,展示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重要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和自身经历的反思,司马迁展现了他对道德、责任和自由的深刻认识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