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既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鐀、玉版图籍散乱。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谊、韩错明申、朝,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仍父子相继■其职,曰:“于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宫,至于余乎,钦念哉!”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言,协《六经》异传,齐百家杂语,臧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圣君子。第七十,迁之自叙云尔。而十篇缺,有录无书。
诗句:
汉书·传·司马迁传
惟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既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鐀、玉版图籍散乱。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谊、韩错明申、朝,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仍父子相继■其职,曰:“于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宫,至于余乎,钦念哉!”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言,协《六经》异传,齐百家杂语,臧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圣君子。第七十,迁之自叙云尔。而十篇缺,有录无书。
译文:
汉朝继承了五帝的末代和夏商周三朝的未尽事业。周朝的礼制被废除,秦朝焚烧了古代的《诗经》《尚书》等文献,因此明堂、石头室、金属箱、玉石图籍散佚破碎。汉朝建立后,萧何制定了律令,韩信制定了军法,张苍制订了章程,叔孙通制定了礼仪,因此文学逐渐进步,《诗》《书》经常能见到。自从曹参推荐盖公谈论黄老之道,贾谊、韩错明确地宣扬申述儒学,公孙弘以儒生的身份显赫起来。一百年间,天下流传下来的古籍古事没有不完的。太史公仍然父子连续担任史官职务,说:“唉呀!我们祖辈曾经执掌这项职责,显赫于唐尧、虞舜时期;到了周朝时期,又重新掌管了它。所以司马氏的家族世代主管朝廷大政,直到我这一辈,应当恭敬地想想啊!”他广泛地搜集了全国散失的旧闻资料,记载了帝王兴起的事迹,追溯事情的起源和结局,分析了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考察了历史事件的实际情况,简明地记述了三代的历史,记录了秦汉时期的历史,上起黄帝,下到当今,编著了十二本纪;虽然已经对它们做了分类,但因为不同时代的情况各不相同,年份也不明确,所以编写了十篇表;对于礼乐的增减改变,律吕的改革更替,以及军事权力、山川、鬼神等关系天地人三才的事务,都作了简要的叙述。另外还撰写了二十八宿围绕北极星运转的星象系统、三十根车辐共同一个车毂运转的原理等内容的说明,使这些理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是臣子们的职责,因此忠诚诚信地奉行道义来辅佐君主,这就是作“三十世家”的缘由。倡导正义豪迈直率的品德的人,不让自己处在不利的时代而失去机遇,立下了功业名声在天下,这就是“七十列传”的内容。总共一百三十篇文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个字,这就是《太史公书》。序言部分简略地概括了全书的宗旨,目的是收集遗失的文献资料,补充残缺不全的内容,形成一家之言。协调《六经》中的不同观点和传说的不同说法,使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归于正统,把各种杂乱的学说统一起来。把珍贵的典籍收藏在名山之中,在京师备查参考。此书准备留给后代圣明的君子来继续研究和评论。第七十一篇中司马迁自己记述了他自己的写作经历。然而其中第十篇却残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