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始皇本纪》第六,《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吕后本纪》第九,《孝文本纪》第十,《孝景本纪》第十一,《今上本纪》第十二。《三代世表》第一,《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六国年表》第三,《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诸侯年表》第五,《高祖功臣年表》第六,《惠景间功臣年表》第七,《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王子侯者年表》第九,《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礼书》第一,《乐书》第二,《律书》第三,《历书》第四,《天官书》第五,《封禅书》第六,《河渠书》第七,《平准书》第八。《吴太伯世家》第一,《齐太公世家》第二,《鲁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陈杞世家》第六,《卫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晋世家》第九,《楚世家》第十,《越世家》第十一,《郑世家》第十二,《赵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韩世家》第十五,《田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陈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荆燕王世家》第二十一,《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绛侯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第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传》经一,《管晏列传》第二,《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与穰苴列传》第四,《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伍子胥列传》第六,《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商君列传》第八,《苏秦列传》第九,《张仪列传》第十,《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穰侯列传》第十二,《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平原虞卿列传》第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六,《魏公子列传》第十七,《春申君列传》第十八,《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乐毅列传》第二十,《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田单列传》第二十二,《鲁仲连列传》第二十三,《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刺客列传》第二十六,《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淮阴侯韩信列传》第三十二,《韩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田儋列传》第三十四,《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张丞相仓列传》第三十六,《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傅靳崩阝成侯列传》第三十八,《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爰盎朝错列传》第四十一,《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田叔列传》第四十四,《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魏其武安列传》第四十七,《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平津主父列传》第五十一,《匈奴列传》第五十二,《南越列传》第五十三,《闽越列传》第五十四,《朝鲜列传》第五十五,《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循吏列传》第五十九,《汲郑列传》第六十,《儒林列传》第六十一,《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大宛列传》第六十三,《游侠列传》第六十四,《佞幸列传》第六十五,《滑稽列传》第六十六,《日者列传》第六十七,《龟策列传》第六十八,《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汉书·司马迁传逐句释义
原文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1)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2)其言秦、汉,详矣。(3)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
译文
从前颛顼帝时期,命令南正重掌管天上的事务,火正黎管理地上的事宜。(1)从唐尧、虞舜时期开始,继承并继续由重和黎这两位官员来管理天和地,一直延续到夏朝和商朝。(2)至于关于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记载,详细且全面。(3)然而,他在整理各种历史资料时,分散了各家的事迹,有些地方显得不够详尽或有所偏差。
赏析
这段引文是司马迁对自己生平及历史的简要回顾。从“昔在颛顼”到“至于采经摭传”,司马迁回顾了自己的家族与职责,以及他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视。他提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强调了自己的祖先重和黎对后世的影响,这反映了他的文化自觉和家族荣誉感。最后,“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部分指出了自己在整理史书时的不足,体现了他的谦虚和自我批评精神。
注释
- 颛顼: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帝王之一,传说中主管南方的神祇。
- 火正黎:传说中的帝王名,负责管理火的官职。
-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两位圣君。
- 太史令: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编写国家重要文献。
- 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
- 司马迁:字子长,是《史记》的主要作者。
-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担任太史令的时间。
- 周史:指周代的历史记录。
- 惠王: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
- 武安君:白起的封号,白起是一位杰出的将领。
- 武信君:武安君的儿子,名叫张仪。
- 河内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 始皇:秦始皇嬴政。
相关人物
- 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对司马迁有深远影响。
- 司马迁: 《史记》的作者,以其卓越的史学成就著称于世。
-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 武安君:白起,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人物,曾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 武信君:张仪,活跃于战国时期,以机智和战略见长。
- 蒯聩:春秋时期的晋国人,司马谈的后代。
启示
这段引文不仅是对司马迁个人生涯的描述,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司马迁作为一位历史学家的责任与担当。此外,它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历史时需要有足够的敬畏心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从中学习与借鉴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