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臧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踏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上既伤太子,乃下诏曰:“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干阝侯,张富昌为题侯。”
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上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皇孙二人随太子者,与太子并葬湖。
《汉书·传·武五子传》译文及其赏析:
翻译内容
- 太子之亡也 - 太子刘据在逃亡中,曾至湖边藏匿,后来被发现。
- 东至湖,臧匿泉鸠里 - 太子逃至湖中藏匿,后藏身于泉鸠里。
- 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 - 泉鸠里有一户人家贫困,经常出售自己制作的鞋来供给太子。
- 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 - 泉鸠里的主人家生活困苦,为了供养太子而常常卖掉自己的鞋。
- 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 - 有人听闻泉鸠里的人家富裕,于是派人去找太子。
- 吏围捕太子 - 官吏包围了泉鸠里,开始捕捉太子。
- 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 - 太子估计自己不能逃脱,便进入房间,上吊自杀。
- 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 - 山阳县的一名男子张富昌担任卒(一种差役),他发现并报告了太子的藏身之处。
- 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 - 李寿作为新安县的官员,迅速将太子救出并带离泉鸠里。
- 主人公遂格斗死 - 太子和其他人一起与官府人员发生了搏斗,最终都不幸身亡。
- 皇孙二人皆并遇害 - 皇孙和太子一同被杀死。
诗句及关键词注释
诗句解释
- “太子之亡也”:指皇帝的皇太子刘据逃离朝廷后失踪的事件。
- “主人家贫”:表明泉鸠里的主人家境贫困,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提供足够的庇护或食物。
- “常卖屦以给太子”:说明主人家虽然贫穷但仍然努力帮助太子生存。
- “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表明皇帝得知太子并非有意谋反,而是因困境而逃亡。
- “车千秋复讼太子冤”:指车千秋重新为太子辩护,希望洗清他的冤屈。
- “乃下诏曰……族灭江充家”:汉昭帝下诏书表示对太子的支持,同时下令消灭江充家族。
- “思子宫”:指专为太子建立的怀念他的建筑。
- “湖”、”广明”:指太子死亡的地点。
- “卫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指卫皇后和史良悌的葬礼地点。
- “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指其他皇孙和其他皇室成员的葬礼地点。
关键词注释
- “戾太子”:是汉武帝的长子,本应继承皇位,但由于早逝而未即位。
- “干阝侯”:封号,李寿被追封为干阝侯。
- “题侯”:封号,张富昌被追封为题侯。
- “苏文”:人名,被处死的人之一。
- “湖”:地名,太子最后被发现的地方。
- “卫氏”:卫皇后是武帝的正室皇后,卫青的母亲,地位尊贵。
- “史氏”:史良悌是史丹的儿子,也是一位贵族。
- “皇孙”:皇帝的孙子,此处特指的是刘贺。
赏析
《汉书·传·武五子传》通过详细叙述太子刘据的逃亡、被捕及悲惨结局,展现了汉武帝时期宫廷内部的复杂政治斗争以及个人悲剧的命运。此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还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制度的残酷性。通过太子刘据的遭遇,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宫廷生活的艰难和权力斗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