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壶关三老茂上书曰:“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故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已被谤,伯奇放流,骨肉至亲,父子相疑。何者?积毁之所生也。由是观之,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诗》曰:‘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忠臣竭诚不顾鈇钺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书奏,天子感寤。

诗句解析与译文:

汉书·传·武五子传    

译文: 《汉书》中记载了关于汉武帝的五位儿子的故事。

注释: 《汉书》:汉代的主要历史著作之一,由班固撰写。

赏析: 此诗以《汉书》中的一则史料为引,通过叙述五位王子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帝王对待家族和亲情的态度。诗中提到“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强调父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诗中还提到了虞舜的例子,说明了即使有至孝之心,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遭到非议。最后,诗中表达了对皇帝的忧虑,担心他可能会因私情而忽视国家大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原文及翻译:

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壶关三老茂上书曰:“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故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已被谤,伯奇放流,骨肉至亲,父子相疑。何者?积毁之所生也。由是观之,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诗》曰:‘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忠臣竭诚不顾鈇钺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    
书奏,天子感寤。    

译文: 壶关县三位老人茂向朝廷上书表示担忧,他们提到“父亲就像天地一样重要”,“母亲也像大地一样重要”,“子女就是万物”。他们认为如果天地平衡、阴阳和谐,那么万物就能茁壮成长;如果父母慈爱、子女孝顺,那么家庭就会和睦。相反,如果天地失去平衡、阴阳不再和谐、父母和子女之间出现矛盾,那么家庭就会陷入困境。因此,他们建议皇帝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权力地位,应该多关心爱护太子,以免出现父子之间的猜忌。同时,他们还引用了《诗经》中的“营营青蝇”,来比喻江充的行为,批评他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最后,他们希望皇帝能够宽心安抚太子,不要过分追究此事,尽快停止军事行动,以免太子陷入危机。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