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遗孙一人,史皇孙子,王夫人男,年十八即尊位,是为孝宣帝,帝初即位,下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谥法曰‘谥者,行之迹也’,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比诸侯王国,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广明成乡为悼园。皆改葬焉。
后八岁,有司复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益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奉明县。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园奉邑,及益戾园各满三百家。”
解析:
诗句与翻译对应:
1. 汉书·传·武五子传: 《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典籍,由班固编纂。”汉书·传·武五子传”指的是《汉书》中提到的关于汉武五子的相关记载,即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和刘髆的故事。
2. 太子有遗孙一人: 这句意味着汉朝有一个被遗忘的后代,即太子(皇帝)的一个孙子。”遗孙一人”表示这个孙子是唯一幸存的后代。
3. 史皇孙子: “史皇”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人物或家族的尊称,而“孙子”则表示这位人物的后代。这里的“史皇”很可能是对某位显赫家族的称呼。
4. 王夫人男: 这里提到的“王夫人”可能指的是太子的妃子,而“男”说明她是男性。
5. 年十八即尊位: 这句话描述的是太子的儿子在十八岁时就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成为孝宣帝。
6. 是为孝宣帝: 此句指出了新皇帝的身份,即孝宣帝。
7. 帝初即位,下诏曰……: 这是孝宣帝即位后的第一次诏书,诏书的内容涉及为故皇太子建立陵墓、谥号以及园邑等事宜。
8. 《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比诸侯王国…置奉邑三百家: 这段引用《礼记》中的一句话,解释为何降其父母不得祭,并说明了皇帝对于祖辈的尊敬和礼仪。
关键词注释:
- 汉书:指《汉书》,古代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 传·武五子传:这是《汉书》中关于汉武帝五个儿子(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的故事。
- 太子:指汉昭帝刘弗陵。
- 遗孙一人:指汉昭帝的孙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 史皇孙子:这里的“史皇”很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历史家族或人物,而“孙子”则表示这位人物是其曾孙。
- 王夫人男:此处提到了汉昭帝的妻子王夫人所生的儿子,即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 年十八即尊位:汉昭帝在十八岁时继承父亲的皇位,成为孝宣帝。
- 是为孝宣帝:此处明确指出了新即位的皇帝的名字是孝宣帝。
- 下诏曰:皇帝发布诏令。
- 谥法:《礼》中的一种制度,用于规定人死后的称号或评价。
- 行之迹也:出自《礼记》,意为行为举止可以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
- 哀帝:西汉第十位皇帝,名刘欣,本名赵婴齐,字伯始,中山王刘兴之子,母卫姬。前7年—前1年在位,葬于恭陵。
- 戾园:戾园是汉宣帝为其已故太子刘据修建的陵园,位于长安白亭东。
赏析:
这首诗详细地记录了汉宣帝刘询即位后的一系列礼仪活动,包括为其已故太子刘据修建的陵园,以及相关的谥号和祭祀仪式。诗中提到的各种礼仪活动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祖先的尊重和对皇权的维护。同时,诗中还涉及了古代的礼制和家族关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和伦理道德。此外,诗中的语言简练,但内容详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代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