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与刘泽谋为奸书,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传行郡国,以摇动百姓。泽谋归发兵临淄,与燕王俱起。旦遂招来郡国奸人,赋敛铜铁作甲兵,数阅其车骑材官卒,建旌旗鼓车,旄头先驱,郎中侍从者着貂羽,黄金附蝉,皆号侍中。旦从相、中尉以下,勒车骑,发民会围,大猎文安县,以讲士马,须期日。郎中韩义等数谏旦,旦杀义等凡十五人。会<缶并>侯刘成知泽等谋,告之青州刺史隽不疑,不疑收捕泽以闻。天子遣大鸿胪丞治,连引燕王。有诏勿治,而刘泽等伏诛。益封<缶并>侯。
久之,旦姊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与燕交通。旦遣孙纵之等前后十余辈,多赍金宝走马,赂遗盖主。上官桀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皆与交通,数记疏光过失与旦,令上书告之。桀欲从中下其章。旦闻之,喜,上疏曰:“昔秦据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轻弱骨肉,显重异族,废道任刑,无恩宗室。其后尉佗入南夷,陈涉呼楚泽,近狎作乱,内外俱发,赵氏无炊火焉。高皇帝览踪迹,观得失,见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今陛下承明继成,委任公卿,群臣连与成朋,非毁宗室,肤受之诉,日骋于廷,恶吏废法立威,主恩不及下究。臣闻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不降,还亶为典属国。今大将军长史敞无劳,为搜粟都尉。又将军都郎羽林,道上移跸,太官先置。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之变。”
”`
诗句:
久之,旦姊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与燕交通。
译文:
过了很长时间,刘旦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和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夺权力产生了矛盾,他们都知道刘旦怨恨霍光,于是私下与燕王勾结。
注释:
- 久之:过了很长时间。
- 盖长公主:指汉宣帝刘询的皇后许平君,封号为鄂邑长公主。
- 盖父:指上官桀的父亲上官安。
- 争权:争夺权势。
- 有隙:产生矛盾。
- 私与燕交通:私下里与燕王相互勾结。
- 交通:暗中联系。
- 数记疏光过失与旦:多次记录并批评霍光的错误行为来讨好刘旦。
- 上书告之:向皇帝上书举报。
- 桀欲从中下其章:上官桀想通过自己的关系压制皇帝的奏章。
- 闻之喜,上疏曰: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于是上书称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 建本非是:建立的基础是错误的。
- 规土连城,布王子孙:规划领土相连的城市,分封王侯子孙以巩固统治。
- 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家族枝叶茂盛,异族无法插足。
赏析:
本文主要叙述了汉武帝五子之一的刘旦如何利用亲情关系进行政治操作。他首先通过妹妹鄂邑盖长公主和上官桀父子等人的私人关系与燕王勾结,然后通过上书皇帝的方式,试图获得皇帝的支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文章反映了当时宫廷中的政治斗争激烈和复杂,同时也展示了刘旦的野心和手段。
诗句:久矣帝王心,天下何曾定!
译文:长时间以来,皇帝的心难以安定。
注释:
- 久矣:长时间以来。
- 帝王心:指皇帝的心思或意图。
- 天下何曾定:天下何时能够安定。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皇权稳固的忧虑。在古代中国,皇位的继承往往充满了变数和争斗,而皇帝的心思往往是不为人知的秘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皇帝心思不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忧虑。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斗争和宫廷斗争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