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到霸上,大鸿胪效迎,驺奉乘舆车。王使仆寿成御,郎中令遂参乘。旦至广明东都门,遂曰:“礼,奔丧望见国都哭。此长安东郭门也。”贺曰:“我嗌痛,不能哭。”至城门,遂复言,贺曰:“城门与郭门等耳。”且至未央宫东阙,遂曰:“昌邑帐在是阙外驰道北,未至帐所,有南北行道,马足未至数步,大王宜下车,乡阙西面伏。哭尽哀止。”王曰:“诺。”到,哭如仪。
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语在《霍光传》。国除,为山阳郡。
初,贺在国时,数有怪。尝见白犬,高三尺,无头,其颈以下似人,而冠方山冠。后见熊,左右皆莫见。又大鸟飞集宫中。王知,恶之,辄以问郎中令遂。遂为言其故,语在《五行志》。王卬天叹曰:“不祥何为数来!”遂叩头曰:“臣不敢隐忠,数言危亡之戒,大王不说。夫国之存亡,岂在臣言哉?愿王内自揆度。大王诵《诗》三百五篇,人事浃,王道备,王之所行中《诗》一篇何等也?大王位为诸侯王,行污于庶人,以存难,以亡易,宜深察之。”后又血污王坐席,王问遂,遂叫然号曰:“宫空不久,祅祥数至。血者,阴忧象也。宜畏慎自省。”贺终不改节。居无何,征。既即位,后王梦青蝇之矢积西阶东,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发视之,青蝇矢也。以问遂,遂曰:“陛下,之《诗》不云乎?‘营营青蝇,至于藩;恺悌君子,毋信谗言。’陛下左侧谗人众多,如是青蝇恶矣。宜进先帝大臣子孙亲近以为左右。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谗谀,必有凶咎。愿诡祸为福,皆放逐之。臣当先逐矣。”贺不用其言,卒至于废。
《汉书·传·武五子传》
原文:
贺到霸上,大鸿胪效迎,驺奉乘舆车。王使仆寿成御,郎中令遂参乘。旦至广明东都门,遂曰:“礼,奔丧望见国都哭。此长安东郭门也。”贺曰:“我嗌痛,不能哭。”至城门,遂复言,贺曰:“城门与郭门等耳。”且至未央宫东阙,遂曰:“昌邑帐在是阙外驰道北,未至帐所,有南北行道,马足未至数步,大王宜下车,乡阙西面伏。哭尽哀止。”王曰:“诺。”到,哭如仪。
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语在《霍光传》。国除,为山阳郡。
译文:
贺来到霸上,大鸿胪迎接他,并有随从骑马侍候。王派仆人寿成驾车,郎中令遂陪乘。早晨到达广明东都门,便说:“按礼节,奔丧的人看见京城就应哭泣。这里是长安的东郭门。”贺说:“我的喉咙疼痛,无法哭泣。”到了城门,遂又这样说,贺说:“城门与郭门一样。”等到到达未央宫的东阙,遂说:“昌邑的帐篷在这里的驰道北边,还没到帐篷所在地,有南北向的道路,马的脚还没有到数步远,大王应该下车,面向阙门向西跪拜。哭到尽兴为止。”王说:“好。”贺到了那里,按照仪式哭泣。
王接受了皇帝的玉玺和绶带,继承帝位。即位二十七天,实行淫乱。大将军霍光同大臣们商议,报告给孝昭皇后,废黜贺并归还他的故土,赏赐给他两千户的汤沐邑,所以王家的财物都给了贺。还有四位哀王的女儿各赐给一千户的汤沐邑。这些事记载在《霍光传》中。废除他的王国后,改设为山阳郡。
注释解析:
- “贺”:即汉武帝的侄子昌邑哀王刘髆。
- “霸上”:古代军事要地,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大鸿胪”:汉朝官名,负责接待宾客、接引外国使者等职事。
- “效迎”:表示恭敬地迎接。
- “仆寿成”:指随行的仆人寿成。
- “郎中令遂”:指郎中令,一个高级官职,通常指跟随皇帝出行的重要官员。
- “广明东都门”:即今日的西安城墙东段,是长安城的正南门之一。
- “昌邑帐”:古代帝王出征时的营帐。
- “未至帐所”:未到达帐篷所在地。
- “南北行道”:东西走向的路。
- “王宜下车”:建议大王下车,表示敬意。
- “尽哀止”:停止哀悼,表示悲痛已极。
赏析:《汉书·传·武五子传》通过描绘昌邑哀王刘髆在西汉末年的政治生涯及其最终的悲剧结局,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和人性的挣扎。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为的刻画,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此外,文章还展示了汉代宫廷生活的一些侧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