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光更尊立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即位,心内忌贺,元康二年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敞于是条奏贺居处,著其废亡之效,曰:“臣敞地节三年五月视事,故昌邑王居故宫,奴婢在中者百八十三人,闭大门,开小门,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买,朝内食物,它不得出入。督盗一人别主徼循,察往来者。以王家钱取卒,迾宫清中备盗贼。臣敞数遣丞吏行察。四年九月中,臣敞入视居处状,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衣短衣大绔,冠惠文冠,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臣敞与坐语中庭,阅妻子奴婢。臣敞欲动观其意,即以恶鸟感之,曰:‘昌邑多枭。’故王应曰:‘然。前贺西至长安,殊无枭。复来,东至济阳,乃复闻枭声。’臣敞阅至子女持辔,故王跪曰:‘持辔母,严长孙女也。’臣敞故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紨,前为故王妻。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昧死奏名籍及奴婢财物簿。臣敞前书言:‘昌邑哀王歌舞者张修等十人,无子,又非姬,但良人,无官名,王薨当罢归。太傅豹等擅留,以为哀王园中人,所不当得为,请罢归。’故王闻之曰:‘中人守园,疾者当勿治,相杀伤者当勿法,欲令亟死,太守奈何而欲罢之?’其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如此。后丞相御史以臣敞书闻,奏可。皆以遣。”上由此知贺不足忌。
诗句
汉书·传·武五子传: “大将军光更尊立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即位,心内忌贺,元康二年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
译文
汉武帝的曾孙继位成为新皇帝,称为孝宣帝。他登基后内心嫉妒张敞,于是在元康二年派遣使者给山阳太守张敞送去了书信,信中说:“制诏山阳太守:请你务必防备盗贼,检查来往的客人。不能随意阅读朕赐给你的信件!”张敞随后向朝廷上奏了贺的家宅状况,揭示了贺的衰败情况,他说:“臣张敞于地节三年五月上任,那时昌邑王的家位于旧宫之中,家中奴婢有百八十三人,关闭大门,只开启小门,由一位廉吏负责管理钱财物品的购买和供应日常饮食,其他人不得进出。另有一位督盗人员专责巡视,防止盗窃事件发生。臣张敞多次派遣丞吏进行视察。到了四年九月,臣张敞入视其居处的情况,发现昌邑王年约二十六七岁,身体青黑色,眼神较小,鼻末锐低,胡须眉毛较少,身材高大而行动不便。身着短衣大绔,佩戴惠文冠,腰间佩玉环,手持笔持简以趋行敬拜。臣张敞与他就坐交谈之时,在庭院中察看妻子儿女奴婢的情况。臣张敞试图观察他的心意,便用恶鸟来触动他的情绪,说:‘昌邑有很多枭(猛禽)出现。’昌邑王回应说:‘确实如此。先前贺到长安时,没有枭鸟出现;后来再次来到济阳,才听到枭鸟的声音。’臣张敞看到子女牵着马绳,昌邑王跪着说:‘牵着马绳的母亲,是我严厉的长孙女。’臣张敞知道前任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儿罗糺是前王之妻。经过观察昌邑王的言语举止跪行起坐,行为清狂不恭顺。昌邑王有妻子十六人,儿子二十二人,其中有十一人为男性,十一人为女性。臣张敞昧死上报了名籍以及奴婢财物簿。臣张敞之前上书言道:‘昌邑哀王歌舞者张修等十人无子,又非姬妾,而是良民,无官职名称,王薨当罢归。太傅豹等人擅自留用了这些歌舞之人,认为他们是园中人不应得任为官,请求罢归。’因此昌邑王听说了这件事后说:‘中人守卫园囿,疾病之人应当不予诊治,相杀伤者也应当不予处罚,希望他们尽快离世,太守为何却想让他们离世?’他天生喜欢混乱死亡之事,始终看不到仁义,像这样。后来丞相御史将臣张敞的上书上报给皇帝,皇帝批准下来。所有事情都如愿以偿。”皇上因此了解贺不值得害怕。
注释
- 大将军光: 即汉昭帝刘弗陵的父亲,即西汉时期的霍光。
- 武帝: 指的是汉武帝刘彻。
- 更尊立: 更改地位并确立继承人。
- 昌邑: 指昌邑王国。
- 孝宣帝: 即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 心内忌贺: 内心对某人感到嫉妒或不满。
- 元康二年: 公元前63年。
- 使者: 派遣使者。
- 玺书: 皇帝的亲笔书信。
- 山阳太守: 山阳县的长官。
- 钦: 谨慎、小心。
- 盗贼: 指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
- 往来过客: 指过往的行人或者商人。
- 清中: 指内部清洁、秩序井然的状态。
- 迾宫: 指宫中。
- 惠文冠: 一种古代的帽子样式。
- 严延年: 字长孙,是西汉时期的一个著名官员。
- 女罗紨: 这是严延年的妹妹的名字。
- 太傅: 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丞相。
- 相杀伤者: 指相互斗殴或伤害。
- 速死: 尽快死亡。
- 天资: 天生的品质和才能。
- 喜由乱亡: 喜欢因为混乱和死亡而导致自己的命运。
- 欲令亟死: 想要让某人迅速死去。
- 罢归: 停止某行为,回归原状。
- 丞相御史: 指当时的宰相和御史大夫。
- 上: 此处指汉朝皇帝。
- 由此知贺不足忌: 因此知道张敞不足以让人畏惧。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描述了汉昭帝时期发生的一件事——大将军霍光决定更换昌邑王的王位继承者,而新王的性格特点被描述为喜怒无常、容易冲动、缺乏仁爱之心,这反映出他对于权力和地位的渴望以及可能的人格缺陷。同时,也展现了当时朝廷中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涉及了地方官吏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君主行为的监督与批评,这些都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政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