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
贾捐之字君房,贾谊之曾孙也。元帝初即位,上疏言得失,召待诏金马门。
初,武帝征南越,元封元年立儋耳、珠厓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其民暴恶,自以阻绝,数犯吏禁,吏亦酷之,率数年一反,杀吏,汉辄发兵击定之。自初为郡至昭帝始元元年,二十余年间,凡六反叛。至其五年,罢儋耳郡并属珠厓。至宣帝神爵三年,珠厓三县复反。反后七年,甘露元年,九县反,辄发兵击定之。元帝初元元年,珠厓又反,发兵击之。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使侍中、驸马都尉、乐昌侯王商诘问捐之曰:“珠厓内属为郡久矣,今背畔逆节,而云不当击,长蛮夷之乱,亏先帝功德,经义何以处之?”捐之对曰:
诗句及译文:
诗句一: 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
译文: 后来太子身体不适,经常感到疲倦和健忘,心情也不愉快。皇帝命令贾谊的孙子贾捐之等人都到太子居住的宫里陪伴太子,每天早晚读一些奇妙的文章以及他亲自创作的诗文。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汉武帝时期太子刘据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太子因身体不适而感到痛苦和忧郁,皇帝为了抚慰太子的情绪,特意让贾捐之等人陪伴在太子身边,通过阅读奇异文章和创作诗文来舒缓太子的心情。诗中的“苦忽忽善忘”反映了太子的身体状况,而“不乐”则直接表达了他的心理状态;“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说明皇帝对太子的关注和关心,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改善太子的情绪。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太子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也展示了汉朝时期宫廷中的文化氛围和皇帝对贵族成员的关怀与管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