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骄溢靡丽,天表之应,应之以异。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弋猎之处,恐其不广也。如天不为变,则三辅之地尽可以为苑,何必周至、鄠、杜乎!奢侈越制,天为之变,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

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产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谷,是其不可一也。且盛荆棘之林,而长养麋鹿,广狐兔之苑,大虎狼之虚,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又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

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生平和作品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他曾向朝廷上书建议改革政治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臣闻谦逊静悫:臣,自称的敬词;
  • 谦逊,指谦虚谨慎;
  • 静悫,即心地安静而诚实。
  1. 天表之应:天表,上天的象征;
  • 应,回应或影响;
  • 应之以福,以吉祥回应;
  • 应之以异,以不吉回应。
  1. 骄溢靡丽:骄溢,骄傲放纵;
  • 靡丽,华丽奢侈;
  • 天表之应,即上天对此的反应。
  1. 如天不为变:如,如同;
  • 天不为变,指上天没有显示出任何反应;
  • 则三辅之地尽可以为苑,何必周至、鄠、杜乎:
  • 三辅之地,指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即京兆尹区、左冯翊区和右扶风区;
  • 尽可以为苑,意指这些地方完全可以作为皇家园林;
  • 何必周至、鄠、杜乎,意思是说何必一定要去其他地方寻找呢!
  1. 奢侈越制:奢侈,过于奢侈;
  • 越制,超越规定的限度;
  • 天为之变,即上天对此的反应。
  1. 上林虽小:上林,指皇家的园林;
  • 大也:表示上林虽然面积不大,但依然重要且有价值。
  1. 臣尚以为大也:尚,仍然;
  • 大也:表明作者仍然认为上林是重要的。

这首《汉书·传·东方朔传》不仅展现了东方朔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和政治问题的看法。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东方朔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治国理政的建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