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下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微行常用饮酎已。八九月中,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微行以夜漏下十刻乃出,常称平阳侯。旦明,入山下驰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罴,驰骛禾稼稻粳之地。民皆号呼骂詈,相聚会,自言鄠杜令。令往,欲谒平阳侯,诸骑欲击鞭之。令大怒。使吏呵止,猎者数骑见留,乃示以乘舆物,久之乃得去。时夜出夕还,后赍五日粮,会朝长信官,上大欢乐之。是后,南山下乃知微行数出也,然尚迫于太后,未敢远出。丞相御史知指,乃使右辅都尉徼循长杨以东,右内史发小民共待会所。后乃私置更衣,从宣曲以南十二所,中休更衣,投宿诸宫,长杨、五柞、倍阳、宣曲尤幸。于是上以为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与待诏能用算者二人,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乃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鄠杜之民。吾丘寿王奏事,上大说称善。时朔在傍,进谏曰:
诗句: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
译文:很久之后,伏日这天,皇帝下令赏赐给随从官员的肉。
注释:伏日,指农历五月初六,古人认为这一天是避暑纳凉的好天气;赐从官肉,即赏赐给随从官员的肉。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皇帝赏赐官员的诗,通过描绘皇帝赏赐官员肉的场景,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官场生活和皇帝的恩惠。
诗句:大官丞日晏下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请受赐。”即怀肉去。
译文:大官丞在太阳落山后下来,东方朔独自拔出剑来切肉,并对同僚说:“伏日当天就早些回去,我要接受赏赐。”说完便抱着肉走了。
注释:日晏下来,太阳已经落下了;卯时为一天之中最早的时辰,此时已过,所以“日晏下”。伏日,指农历五月初六,古人认为这一天是避暑纳凉的好天气;赐从官肉,即赏赐给随从官员的肉。朔,指东方朔;大官丞,指主管祭祀的官员。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东方朔在伏日这天独自享受赏赐的情景,展现了他的机智与聪明。
诗句: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译文:东方朔进入宫殿后,皇上说:“昨天赐给你肉,你没等我下命令就自己把肉割开吃了,这是为什么呢?”东方朔摘下帽子谢罪。皇上说:“先生起来吧,你这样自责是不对的!”东方朔拜了两拜说:“我来了!我来了!接受了赏赐却不等皇上下命令就自己吃了,这有什么无礼?用剑割掉的肉不多,又有什么廉洁?回家送给妻子,又有什么仁爱?”皇上笑着说:“让你自己责备自己,反而还表扬自己!”又赐给他一石酒和一百斤肉,让他带回家中分给家人。
注释:朔入,指东方朔进入宫殿;上曰:“昨赐肉……何也?”朔免冠谢,意为皇上问话;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意为东方朔谢罪;朔来!朔来,意为东方朔道歉并感谢;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意为东方朔认为自己没有礼貌;拔剑割肉,一何壮也!,意为用剑割掉的肉不多,但是很英勇啊;……(省略),意为东方朔为自己辩解;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意为皇上笑着说:“让你自己责备自己,结果你反而赞扬自己”;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意为皇上又赐给他一石酒和一百斤肉,让他带回家分给家人。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东方朔在面对皇帝责难时的机智与幽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庭的关心与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