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纟弟,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罽;宫人簪玳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愿陛下留意察之。”
诗句
-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
- 注释:当时,天下奢侈浮华、追求末业,农民大多放弃农田。
- 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
- 注释:皇上很悠闲地询问东方朔:“我想教化百姓,难道有方法吗?”
- 朔对曰:“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
- 注释:东方朔回答说:“尧、舜、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康王这些上古的事迹,经过几千年,还难以说清楚,我不敢陈述。”
- 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纟弟,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
- 注释:希望近期描述孝文帝的时候,当时的长者和老人都听说过这些事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着细葛布衣裳,脚穿皮革鞋,用丝线系腰带和佩剑,用莞草和蒲草做席子,兵器没有刀刃,衣服用粗麻布缝制,书囊作为殿帷;以道德为装饰,以仁义为准则。于是天下人受到感召而风俗淳朴,昭然明显地受到了教化。
- 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罽;宫人簪玳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 注释:现在陛下把城中当做小事,计划建造建章宫,左边是凤凰阙,右边是神明宫,号称千门万户;建筑用木头和泥土做的宫殿,用彩色的织布做衣服,用五彩绘花的毛毡作狗马的披装;宫女们戴象牙制作的冠,垂挂着珍珠宝石;设置戏车,训练赛马,装饰华丽的服饰和珍贵的奇异物品;撞响一万石重的钟,敲击震天动地的大鼓,表演滑稽戏法,舞蹈《郑女》乐。陛下如此奢侈放纵,但还想让民众不奢侈失去农业,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 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
- 注释:如果您真的采用我东方朔的计划,将甲帐和乙帐放在四通八达的大道旁焚烧吧。
- 却走马示不复用。
- 注释:退回走马表示不再使用。
- 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 注释:那么就可以使尧、舜那样的盛世与治理相比。古书上说:“端正其根本,万事就会得到治理;稍有差错就相差千里。”
译文
皇上在闲暇之际询问东方朔:“我如果想要教化人民,有什么方法呢?”
东方朔回答说:“古代尧、舜、禹等贤明君主的时代,经历了几千年,至今仍然难以说清楚。我不敢陈述这些。”
他希望详细叙述孝文帝时期的情况,那时的长者和老人都能够见证。
“陛下作为天子,拥有四海之财,身穿用细葛布做成的衣服,脚踏皮革鞋子,用丝线系腰带和佩剑,用莞草和蒲草编织的席子铺床,兵器没有刃口,衣服用粗麻布缝制而成。收集各种书籍装入书囊用作殿帷,用道德为装饰,以仁义为准绳。因此天下的人都受到感召而习俗淳朴,明显地接受了教化。”
“如今陛下只看重宫中的富贵奢华,计划建造建章宫,左侧是凤凰阙,右侧是神明宫。号称千门万户。用木头和泥土建造宫殿,用彩色的织布做衣服。用五彩绘花的毛毡作狗马的披装。宫女们戴象牙制作的冠冕,下垂珍珠宝石。设置戏车训练赛马,装饰华丽的服饰和珍贵的奇异物品。撞响一万石重的钟,敲击震天动地的大鼓。表演滑稽戏法,舞蹈《郑女》乐舞。陛下如此奢侈放纵,但还想让民众不奢侈失去农业,这真是困难啊。”
“如果您真的采用我的计策,将甲帐和乙帐放置在四通八达的大道旁焚烧,就可以避免走马返回了。这样就可以使尧、舜那样的盛世与治理相比。古书上说:‘端正其根本,万事就会得到治理;稍有差错就相差千里。’”
赏析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作者对于帝王奢靡生活的看法以及他的政治主张。通过对比古代帝王的生活和现代帝王的奢侈生活,作者指出现代帝王的生活方式过于奢侈,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民众失去农业生产。作者提出通过简朴的生活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效果。同时,他也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以道德为基础,才能实现真正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