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琅邪贡禹为御史大夫,而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御史之官,宰相之副,九卿之右,不可不选。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也。传曰下轻其上爵,贱人图柄臣,则国家摇动而民不静矣。今嘉从守丞而图大臣之位,欲以匹夫徒步之人而超九卿之古,非所以重国家而尊社稷也。自尧之用舜,文王于太公,犹试然后爵之,又况朱云者乎?云素好勇,数犯法亡命,受《易》颇有师道,其行义未有以异。今御史大夫禹洁白廉正,经术通明,有伯夷、史鱼之风,海内莫不闻知,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
诗句:
-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
- 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
- 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
- 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 建报亡它坐。
- 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
- 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
- 大将军霍光寝其奏。
- 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
- 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译文:
《汉书·传·杨胡朱梅云传》讲述了一位名叫朱云的鲁地人,他年轻时通晓轻侠之道,曾因复仇借来客人报仇。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以勇力闻名。在四十岁时,他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从博士白子友那里学习《易经》,又从萧望之那里学习《论语》,并都得到了真传。他对正直大节有着极高的追求,是当世所推崇的人物。元帝时期,琅邪国的贡禹担任御史大夫,华阴县守丞嘉上奏了一份密封的奏书,主张“治理国家在于得到贤才”,御史之官是宰相的副手,九卿中的高级职务,不能不慎重选择。平陵的朱云兼备文武才能,忠诚正直且智略过人,可以让他试用六百石的官职,来展示他的才能。皇帝于是将此事交给公卿们讨论决定。太子少傅匡衡认为,大臣是国家的重要人物,万民瞻仰的对象,明君会慎重地选择他们。古语说:“轻慢上级的爵位,轻视人图谋权柄,国家就会动摇而民众就不会安宁。”现在嘉从守丞的角度出发,企图图谋大臣的位置,想用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超越九卿的地位,这不符合重国家和尊重社稷的原则。尧舜时代用舜,文王时任用的太公,都是通过考验然后授予高官厚禄的。更何况朱云这样一位忠直的人呢?朱云一向喜好勇猛,多次犯法逃亡,但学习《周易》颇有师道精神,他的行为和品德尚未能与其他有所区别。如今御史大夫禹廉洁正直,学识渊博,有伯夷、史鱼那样的风范,海内没有不知道他的人,但是嘉居然称赞朱云,想要让他担任御史大夫的职位,胡乱举荐,恐怕会有奸心滋生,不可长久下去。应该让有关机构去查验核实以彰显好恶。嘉最终因此受到了处罚。
赏析:
《汉书·传·杨胡朱梅云传》是一篇描绘朱云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的传记。文章通过描述朱云的早年经历、官场经历以及与上官家的斗争,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忠诚正直。同时,文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贤能之士的重视和期待,以及对政治腐败的批评。这篇传记语言简练有力,叙事清晰流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